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个角落里都有写诗的人,他们不分性别,不论职业,他们将自己的生活写在一张张纸上,然后对这个世界失望,随后劝诫自己,将满腔的无法诉说化为一首首诗。生活的角落里有无数的孙少平,他们敏感的灵魂应该更加的坚强,坚强到有一天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好。
打工诗人许立志在深圳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写下了一首首诗,后来他跳楼了,于是几年后一部纪录片《我的诗篇》诞生了他讲述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里人们对于生活的感受。每个人都能用文字表露自己,那些不能言语的话不应该沉默在风里。这些纪实的诗表达了一个时代的诉求,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个王者,也希望他们在真实的世界里拥有一席之地。
沿线站着/夏丘/张子凤/肖朋/李孝定/唐秀猛/雷兰娇/许立志/朱正武/潘霞/苒雪梅/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静电衣/静电帽/静电鞋/静电手套/静电环/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功夫/悉数回到秦朝 ——许立志《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其实在文学的世界里,唯有诗歌是最朴素、最能表达感情的,诗歌用他短小的篇幅记录了无数的能说或不能说的感触,言微语深,它用简短的结构,勾勒出无数关于美的画面。
有一部电影叫《帕特森》,去年的一部非院线电影,一位能够写出精美诗歌的公交车司机和他喜欢艺术却有些强迫症的妻子。
帕特森为了保持内心世界的安宁和创作的灵性,选择在现代社会拒绝使用手机,将所有的时间和情怀浪费在了诗歌创作上,把诸如火柴盒、清晨、妻子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事物用纸笔记录下来,却迟迟不发表也拒绝跟同好分享自己的诗作。帕特森的妻子在梦想的追求上恰恰与他相反,她会将家具都涂成各种样式的黑白图案,会因一时兴起烤一夜的杯子蛋糕拿到集市卖,也会因想做歌手而订购一笔金额不小的吉他。帕特森会支持妻子心血来潮的想法,而妻子也同样爱护着他的诗作。
影片的结局有些“唐突”,那本记录密密麻麻的诗句被狗啃得粉碎,而失落的帕特森在瀑布前遇见了一个喜欢同一个诗人的日本人,并送给了他一个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的空白日记本。
其实这部电影意在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即使是爱好,你坚持下去也会是人生的美好。没有出版的诗集,隐藏在心里的博学都是一个人足以在内心称雄的理由。喜欢唱歌的人并不一定唱的好,喜欢写文章的人也并非人人可以成为作家,只是因为热爱,所以他们执拗的坚持着。
记得脑瘫诗人余秀华曾在自己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写到: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 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余秀华的诗歌于朴素中透露出强劲的生命里,他的《我爱你》、《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等,很多诗歌都给我很强的生命震撼。一个脑瘫患者就能用文字表现他对生活的感受,我们为什么还要讨厌这摇摇晃晃的人间呢?
也许诗人的生活总会被人拿来比较,于是2017年,余秀华的故事也被搬上了电影屏幕,一部关于她的纪录片诞生了。
关于诗歌的电影还有很多,去年的《路边野餐》也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里充满的诗意,所以,无论是打工诗人许志立,还是脑瘫患者余秀华,亦或是公交车司机帕特森,当他们开始写诗,这个世界就亮了起来,苍茫无尽的人间需要诗歌来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