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简书编辑进行了一场愉快的交流,在得到他的同意下,截图了,如图所示。
在简书写文投专题被拒绝是常有的事,在投专题时,我们是慎重的,谁都不想轻易浪费机会,但是被拒还是在所难免,毕竟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要求,我们虽然能大体了解一些,终究还是不能每次都百发百中。
有些文字根本用不完五次投稿名额,因为很小众、单一,就像谈写作类的文字,除了免审的专题,就很难用完五次投稿机会。
写的多投的多,自然被拒绝的多,经常收到编辑们以“Sorry”开头的回复。
“Sorry,你投稿专题××的文章未能入选……”
这是标准的简书“拒绝体”么?每次我都想笑,时间久了,一看到是编辑们发来的简信我就知道自己又被拒绝了。
有时会跟编辑聊几句,有时会来句玩笑说“我都怕你的简信了,一看到你的简信我就知道自己被拒了,哈哈!”
编辑们的工作还是能理解的,偶尔也会质疑一下,就当做大家的探讨,但是好像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和最终决定。
有质疑是好的,毕竟大家都待文字如自己的孩子,无理取闹是没必要的,编辑们很忙,也没空搭理你。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默默接受了被拒的现实,毕竟编辑说不行,可能就是真的不行了,而切是人家的地盘,再者拒就拒吧,不就一篇文字么。
很多文友私下里也会有疑问,为什么上次收了,这次拒收,为什么同样一篇文字两次投稿同一个专题,结果却不一样。
不要问为什么,简书想出好办法了,投过某专题的文字想再投一次该专题,直接拒绝,估计简书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高,实在是高!
其实这也很正常,我们很难不把自己的文字和平台当回事,但是也不用太当回事,我们的文字或许本来没那么好,平台也只是一种渠道,没有这个平台也还有别的平台,大家是平等互盈互惠的关系。
突然觉得我的很多文字还真不能算是文章,像关于简书的一些总结之类的文字,这些文章离开简书再看就没多大意义了,是纯粹的自嗨日记。
我们写文字是为自己而写,而不是为平台而写,所以有时定位显得很重要,一定要眼光长远,看得开。
被拒绝的多了,见得编辑也就多了,有时会有些想法想交流一下。
就在刚刚还跟驿路奇奇“唇枪舌战”了一番,不论性别年龄,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底气十足,高高在上。
我觉得抛却编辑的光环,像普通人一样交流一下也挺好,很多人不是简书的编辑了,可还是可以值得交流的文友,不想编辑高高在上,其实人家自己也没高高在上,是我们把编辑想象的太神奇了,想当然的那么以为罢了。
私下开开玩笑,交流一下也不错,就是有时又会有勾搭编辑,拍马屁的嫌疑,再者人家也未必有空喜欢跟你交流。
诙谐幽默如我,智慧如我,到此结束连续三篇的我看简书。
只是幽默继续,自嗨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