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极端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面对这场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硬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以责任担当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防汛救灾是对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必须扛起政治责任。自然灾害面前,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的战斗力,直接关系防汛救灾的成效。从历史经验看,每当洪水来袭,党旗始终在一线飘扬。预警发布即响应开始,必须建立分级分类、直达基层的响应机制。高级别预警发布后,各级防指要果断启动响应,迅速组织力量下沉一线,指导基层落实转移避险、巡查防守、抢险准备等措施,确保预警响应无缝衔接、指令畅通。预警目的是引导群众主动避险,要特别关注偏远山区、城乡接合部、低洼易涝区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区域人群。除常规广播、短信、网络推送外,发挥基层网格员、信息员“敲锣打鼓”入户通知的兜底作用,确保预警无死角。
防汛救灾是对基层治理的“练兵场”,必须激活末梢神经。“防汛救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社区、村庄作为防汛救灾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守住防线直接决定全局成败。要高效统筹消防、解放军、武警、专业工程抢险队、社会救援力量,建立统一指挥、协同联动机制,根据灾情需求精准投放精锐力量至最危险区域,形成“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要坚持科学、专业、安全救援,尊重规律,结合水情环境制定方案,善用冲锋舟、工程机械、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高效开展人员搜救转移、溃口封堵、道路抢通等任务,避免蛮干,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在群众转移中,要当好“贴心人”,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前制定转移方案,用“敲门行动”确保“不落一人”。基层党组织要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把党小组建在防汛责任区上,把党员编入应急小分队,让每个网格都成为“安全岛”,让每面党旗都成为“定心丸”。
防汛救灾是对统筹能力的“检验尺”,必须兼顾当前长远。防汛救灾不仅要“扛住当下”,更要“谋好长远”。一方面要全力应对当前汛情,另一方面要着眼灾后重建与隐患治理。党员干部要树立“一盘棋”思维,在应急处置时,既要集中力量抢险救援,也要避免盲目蛮干,用科学决策减少次生灾害;在灾后重建中,要把恢复重建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结合起来,补齐排水管网、防洪堤等基础设施短板,从根本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长效治理上,要推动“人防+技防”融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建立智慧防汛系统,同时加强群众防汛科普教育,让“防汛意识”成为全民共识。唯有既解“燃眉之急”,又除“心腹之患”,才能实现“防住为王、救在关键、治得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