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的向往,如今的负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间屋,一片地,
一个小小院子里养着一狗、两羊、三鸡。
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虫鸣鸟叫的旷远;
没有抽油烟机的轰鸣,只有原始灶台的炊烟;
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只有一碗清茶,一张小桌和环绕四周的美景。
综艺中的一股清流,《向往的生活》为我们重现了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田园生活。许多人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获得隐隐的满足,只愿在这个幻想中多停留一刻也好。
但一旦关闭电视,扑面而来的又是繁重油腻的现实:
手机里一堆等待回复的消息,
电脑里一堆急需处理的工作,
门口窗户塞满的水电费欠交通知单。
对此,我们满腹抱怨又无力挣脱,却忘了:这一切曾经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当我们刚毕业时,为了实现“出人头地”的梦想,不愿回归更加舒适的小城镇,而选择留在陌生的大城市奋斗。当我们选择了大城市的诱人机遇,也等于选择了大城市的残酷竞争。
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房价、户口等诸多压力渐渐消耗了我们的热情,“出人头地”的梦想变得像一杯隔夜的茶,失色、苦涩、冰冷。
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当初我们只记得勾勒奋斗的美好,却轻视了美好背后的代价。
又或许,当时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是随波逐流地去向往大家都向往的生活。
大城市的梦太美好,大家因此蜂拥而至,梦就——碎了。
随波逐流后,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不考虑别人的眼光,自己真正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02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对于普通人而言,逃避城市、回归田园有点难度,脱离组织、追求自由倒可以试试。
大城市的浪漫,藏在热闹大街、冷僻拐角的咖啡店里:
一杯温热的果茶,一台笔记本,立体环绕着不知道在唱什么的流行音乐;
我闲闲地靠在咖啡厅的椅背上,时而聚精会神地码字,时而神游天外地发呆,时而在纸上涂涂画画。
早上和老公聊天时,我描绘了以上画面,定义了我向往的生活——惬意、放松、慢节奏。
老公还没回答,在一旁的宝宝就插话了:“妈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哦,宝宝,那你觉得向往的生活应该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猜测她会回答看动画之类。
“读书、踢球、看电影。”习惯了宝宝脑洞大开、不着边际的话,我对如此正经的答案真有点惊讶。
“你从哪里知道的呀?”
“电视上。”
我陷入了沉思:我前面的憧憬,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向往的工作方式”;而宝宝的回答则更加倾向“生活”。是啊,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怎么能把“生活”局限在“工作”的小小范围内呢?
我们不会忘了及时提交报告,却经常忘了按时吃饭;
我们不会忘了为工作加班,却经常忘了为自己充电;
我们不会忘了客户的预约,却经常忘了家人的生日。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我们经常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生活,就是有一笔财富保障生存,有一把时光活出自己。
许多人为了只记得“生”,却忘了“活”。
向往的生活并不遥远,你和它只差一个动作:“放下”,放下工作。
是时候为自己“活”一下了:或去踢一场畅快淋漓的足球,或关闭手机静静看会书,或携手好友一起吃爆米花看电影……做什么都好,除了工作。
向往的生活就在身边,可以即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