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周的内容。
上次我们谈到了做好PPT的两个关键:做的人要“理得清”,同时还要让观众“看得懂”。今天我们先谈“理得清”的部分,如何筛选整理自己脑中的信息,加工制作出的PPT,又可以在哪些环节里突出自己的逻辑思路,让读者更好得理解。
1.前期的思路整理
“逻辑”这件事情,可能有些人先天就强一点,也可能通过后天的一些学习和练习逐步加强。我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逻辑特别清晰的人,所以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做PPT,我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就是“列提纲”。然后对着提纲内容自己推演一遍,有没有哪个环节是欠缺逻辑的,怎么样补足。
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很花时间也很痛苦,但仍旧是事半功倍的。当然,这部分工作也可以借助到一些工具,比如说思维导图,XMIND、百度脑图等等。
2.PPT中的逻辑体现
目录+导航页:
PPT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封面页用来说明主题,目录页/导航页用来呈现进展,内容页用来表达观点。
所以,目录页/导航页的作用就是时不时地告诉观众,我们讲到哪里了。
从结果到原因:
在内容页的表达上,尽量遵循先说结果,再谈原因的方法。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很忙,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你到底要我做什么,然后才是为什么。这是谈话技巧,也是换位思考。同时,观众在看到结果后,可以有一个心理预期,然后再跟着你的思路往结果上推导,也会更容易接受。
结尾时划重点: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中会不会发上这样的情况,刚刚听完一节课,看完一本书,甚至读了一篇文章,瞬间就记不起前面的内容了。可能我还在一孕傻三年的区间里,反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我身上。所以我特别喜欢那些在结尾做总结的公众号文章,能让我一下子把前面的知识点都回忆起来,不但记忆被加深,还有了全局看问题的视角。所以我们在PPT结束的时候,特别是培训类的PPT,也可以再把重点拎一遍,帮助大家记忆。
下一周,我们再来聊聊,面对工作中常见的三种观众(领导、员工、客户),我们应该如何制作PPT,才能让他们更加“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