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故事的疗愈力量》
作 者: 周志健
阅读内容:第三章 语言的力量
阅读主题:语言在叙事中的意义
老师在这一章里,布置了作业:在你生命中,有没有使用过激励语言而改变了别人的故事?
一时想不起自己激励了谁,希望今后带着觉知,多讲良言,先不说激励,最起码做到不伤害。反倒是想到我老公老李被别人激励的故事。
我老公老李回忆往事时,对一个不知道名字的男人印象深刻,并认为那个人给了自己很正能量的影响。
那时候老李17岁,在砖厂打工,做着与其他成年男工人一样沉重的体力活,福利却与女工一个级别。砖厂的负责人说他年纪小,不能享受男工人的待遇。
一次午休时,一个中午男人蹲在老李旁边抽烟,在与别人说话的间隙,那个男人看了看老李,用拿着烟的手指了指老李说:“你这个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虽然话说的没头没尾,但给了17岁的老李希望。未来不光是困顿和沉重的体力劳动,自己这一辈子不会一直在这里,一直受苦受累。人生还会有别的可能。
老李决定去参军,当征兵通知到了村里,因名额有限,村干部另有人选,不让老李去。没出过远门的老李叫上大伯去县城找亲戚打听。好容易争取到了报名的机会,却又因身高不够,参军失败。老李没放弃希望,一直四处打听,在第二年再次报名参军,最终他如愿入伍。
那句“你将来准错不了”的话,已经成了老李的信念。老李在部队的十几年,包括后来再就业,不管期间经历什么困难,都不会成为老李不进步、不努力的原因。当下所做的所有努力,是为了将来的“错不了”。
没有那个陌生男人的那一句莫名其妙的“将来准错不了”话,老李说:“或许我就认命当一辈子农民了。”
一句良言,能开启新的生命可能性;能“重新建构”生命故事;并让人从中得到力量。
书中有个案例:个案k戒不掉网瘾而沮丧,p教授用自己的故事鼓励他,k很受感动,决定坚持下去。一句良言,能开启新的生命可能性。也验证了生命影响生命。仅“人,只要活着有一口气在,就永远不要放弃”这一句话就影响了p教授和k两个人的生命。
叙事的语言,我们会去看他人“有”什么,不是去看他“没有”什么;我们会去看他“做” 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做”什么。这部分给我很大的提示,我最近在看女儿时,似乎总是在看她没在什么,而不是看她做了什么。没看到她做好了什么,只看到她没做好什么。
绘本《点》中的故事,蔵蔵从一个不会画画,没有自信的孩子,后来却变成一个小画家,还学会用语言去帮助别人。而改变蔵蔵的美术老师,她做的就是“接纳、包容、欣赏”,透过给出“不一样”的语言,老师接纳、进而改变了小姑娘。
叙事语言可以通过说出的内容来表达,是可模仿。而非语言的语言,是通过意念的传达,不是靠语言,它是需要靠“整个生命”来传达的,这种生命的传达,超越语言,也超越肢体。
艾瑞克森跟个案谈话时全向心投入的样子,吴熙瑁老师担任现场翻译与主持时看到个案,不由自主地哭泣,中麦克-怀特听到别人的丧子之痛时流泪。
这些非语言的语言,更有力量,因为聆听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个故事中,跟对方感同身受,会产生被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了的治愈力量。
在您的生命中,有没有使用过激励语言而改变了别人的故事?或您别人的激励语言而改变了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