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无论哪种依恋风格的个体,疏离或者恐惧,在亲密关系中,共同出现的问题,就是情绪和需求的差异性。
正文:
每个人都有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的需求,无论在个体的幼年或者成年以后。在幼年时期,通过亲子关系的模式,幼年的个体通过和母职角色替代者,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来获得良好的生存成长的环境。在成年之后,通过与伴侣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来为彼此的情感提供支持。
可是,大部分人的情感,被依恋机制所左右,一旦依恋机制被特殊的标识启动之后,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都被固化的互动模式所主导。
举个例子说,对于一贯采用自我情感管控的个体来说,在其他方面,也许是有效的情感忽视或者情感压抑的办法,在亲密关系中,往往并不奏效。原因也很简单,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这个世界的衡量标准与其他方面的并不相同。其他方面是以结果为主导,成年亲密关系的主导,却是互动过程中的相处体验,就连成年亲密关系的最终结果,也是通过亲密关系的相处体验来左右,最终影响的。如果用其他方面为结果论的方式方法,来对相处体验过程进行忽视漠视忍耐克制,很显然,并不会出现良好的结果。
对于一贯在亲密关系中,遭受到回避忽视的个体来说,他们更容易会选择的是通过吸引注意力的方式,确认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仍然处于重要的位置,自己没有被对方背叛,没有被亲密关系所遗弃。可是,很显然,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在前期也许还能采用隐形或者中性的方法,可是在没有收到对方回应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他们就会采用负面消极的吸引方式。一旦对方接受到这种情绪之后,很容易对于这种测试方式,解读为对方对于自己的拒绝打击伤害,作为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很容易就采取疏离远离的姿态。
很显然,以上两者,都是将自己的需求,通过不恰当的情绪形式给传递给对对方,在对方这里,经过解读之后,彼此的误会更加严重,完全可能将一段正常积极的互动关系,变成了双方困惑无比的互动,在互动之中,彼此变成了掠夺者或者退缩者。在这种情况下,提供支撑作用的彼此,变成了彼此消耗的彼此,直至关系终结,双方浑身伤口地告别离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将原本正常的内心需求给一层层包裹隐藏起来,而将并不是个体本意主观散发出来的情绪给调动起来,一旦释放出攻击破坏的信号,彼此变成了陌生的敌人,不再是共同的伴侣。
很简单,两个问题,我们的需求是怎么被屏蔽掉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又是什么在主导进行?
第一个,需求在表达过程中,如何莫名其妙被屏蔽了?我想起了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在文学作品之中,这种自我需求的婉转隐藏,比起来正面表达,会让我们感觉更好一点,应为一旦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自我需求真实表达,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在正常与人交往之中。可是,这种婉转表达的方式,显然有两种弊端,第一交流成本更高,第二误读的几率更大。还有,存在很大的区别,就是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和商业合伙伙伴或者是竞争同事不一样,亲密关系存在,就是为了能够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的,可是套用日常交往过程中,需求隐蔽化的方式,进行交流,很显然,并不明智。
众所周知的情况就是,对于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我们交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往往比工作学习,要少得多,仿佛我们就认为,彼此确认了亲密关系,关系本身就像是一棵小树一样,自己可以独立成长,我们不需要管理。可是,谁给我们赋予了这种认知呢?我不说答案,大家想一想,各自答案会很有趣。
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各种文化体系中,对于男性人设的固定要求,总有一条是,自己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的内心需求,这种坚强独立的特质在团体协作共工作下,确实是一种优良品质,可是带入亲密关系之中,就是回避啊,毫无疑问。还有亲密关系之间的个体,彼此对于需求表达互相影响,比如,一个愿意敞开心扉的伴侣,往往比一个闭口不谈的伴侣,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
第二个问题,情绪怎么引导我们的言行?之前的文章我有讲过,彼此相互吸引的原理,为什么面对一个我并不了解的个体,我怎么突然会被对方所吸引,看过的小伙伴,都明白吸引点的确认。我想说的是,正面的情绪触动就是吸引,负面的情绪触动就是疏离或者焦虑。那么,类比吸引的原理,触发亲密关系中各自负面情绪的点在哪里?
来源无非与一下几点:
自我抵触特质的对方投射。就好比,一个自我约束能力特别差的个体,一旦发现了对方身上出现了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的时候,往往情绪难以控制,给予对方的负面反馈,往往是毫不留情的。类似的情况,在父母和子女,朋友,同事身上都会有相同的情况出现,大家留心,就能一目了然。
防御永远排在打开之前。这个之前文章我也讲过,类似观点在哲学生物学,甚至现实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现象。我之前工作是做IT项目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各个部门,即便是团体对象,在面临抉择时候,永远也是避免风险会排在获取收益之前。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之中,每个个体的情绪反应中,防御永远排在敞开之前,天性如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旦这种情绪被释放出来之后,我们能够自我意识到,就能够做出相关选择。
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性活动是由以下三种活动所共同构成:攻击,性行为,逃跑。而根据我的观点来看,情绪就是性的外化。对抗这种天性,是需要后天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