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爱奇艺看了一部电影,既压抑又畅快,既冰冷又矛盾。
电影名叫《告白》,初看名字,以为是日本校园纯爱系列的清新电影呢。
豆瓣评分不错,也在豆瓣电影的Top250。(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者还是憋看了吧……)
下图是电影海报之一,看起来画面色调灰暗,人物只有女主角,仿佛看到了她的告白。看了电影发现并非一个人的告白,而是剧中五个主要人物,由各自的自白串联起来表述一个故事。
主要人物&剧情
第一部分:森口篇
森口悠子是一所中学的老师,她面带微笑地在教室里,面对一群这群正在嬉笑打闹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四岁女儿溺水身亡,警方判断为事故,但她查出凶手是班里的两个学生A与B,森口说到她在AB的牛奶里面注射了艾滋病人女儿父亲的血液。学生们突然一阵慌张。“我将用超乎想像的方式,去惩罚被少年法保护着的犯人们”。新学期开始,少年B没有来上学,少年A被孤立欺凌。新来的男老师提倡爱的教育所以每周和班长家访少年B。
第一段告白结束,影片开始。
第二部分:美月篇
她是露娜希的支持者,不停收集药物,森口复仇期间一直陪伴少年A渡边,身为班长,平时置身于班级的霸凌之外,但是也因此被同学将她强行与A配对,继而也带来了她与A的交往。因为对于A的信任,最后也被A残忍杀害。(她是了解少年A的,却高估了自己在A心里的分量)美月并不是能够救赎A的人,而美月自身也有着自己的灰暗,用疼痛来感受自己还活着,这不是当年QQ空间里流行的非主流吗……
也是因为美月无意向森口透露出了少年A的弱点,间接帮助了森口的复仇。
(这个图看起来有着不寒而栗的温情……)
第三部分:少年B直树母亲
盲目地呵护儿子下村直树,很讨厌森口,有个场景是森口到B家里,听到是直树的情况,这位母亲当着死者母亲(森口)的面说着“好可怜”,居然指的是“我儿子好可怜”而不是“死者好可怜”,对儿子盲目的爱让她甚至丢失了作为人应有的善良,她也是一位母亲啊。她的内心一直认为儿子才是受害者,一直认为儿子是善良淳朴的,但是在知道儿子有意杀害爱美后,信念崩塌,决定与儿子一同自杀,结果却被儿子杀害。最终,这位母亲也没有引导儿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少年B直树
少年B是一个十分平庸内向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父爱缺失,母爱盲目。在班级里很孤独,直到被A发现,这个聪明又优秀的少年A,发展B成为了“伙伴”。两个人合作杀害了小爱美,完事后,A在走之前露出了轻蔑和鄙视,让他疯狂的想要“证明自己”,于是面目狰狞又面带微笑的把尚有气息的爱美扔进来泳池。
少年A有杀意,但人并未被杀死。少年B没有杀意,但他却故意将人扔到水里致死。他们似乎都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重要。
森口老师那次会后,少年B不在去学校,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不出门不洗澡,却不停地擦洗身边的东西,几乎疯癫。不明就里的新班主任坚持每周一次家访,而只要老师一来,B就会发狂。最后在母亲决定与孩子一同死去的时候,少年B残忍杀害了母亲。
第五部分:少年A修哉
少年A修哉来自于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厉害的“科学家”,而A的父亲,是一个在A看来完全不能和母亲相比的平庸的人。后来杰出的母亲为了自己的事业与幸福,抛下了儿子。而A因为长期的缺乏母爱,到最后脑海里全是只有得到母亲认可才是活着的唯一意义的执念。A执迷于做一些小发明创造,希望通过上报纸头条新闻、制造事件得到母亲的关注和赞赏。可他受关注的总是那些坏人,于是从虐猫虐狗开始,他开始找到了被关注的方法,他决定杀人。
后来修哉去见母亲,抱着一堆自己的小发明,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母亲怀了孩子去度蜜月了。大概这样的修哉内心已经绝望到死了吧。作为学生代表的A,被学校指定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毕业感言,A决定将他发明的炸弹安在讲台下,在结束演讲的时候将自己和老师学生们全部炸死,制造一个大事件。本来以为万无一失,却因为森口老师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第六部分:森口VS修哉
修哉准备与所有老师同学同归于尽的时候,接到了森口老师的电话。这通电话给修哉带来了最后的复仇。森口把修哉放在礼堂里的炸弹,送到了修哉母亲的办公室。
放心吧,你的炸弹不会发挥不了它的功力的,只是被我改变了一下位置而已,我将它放在了你母亲的办公室。多希望你不会按下炸弹的引爆键啊。在A的哭号声里,森口老师出现了,并轻声说:“从现在开始,你真正得到了重生......”看起来这是个大和谐的结尾,但最后讽刺的加了一句:“开玩笑的!”,我想大概从现在开始,修哉是真正得到了毁灭。
一些简单评价
1、全片充斥着大量的慢镜头,还有较多的特写。连血液喷射的镜头都显得不那么血腥却十分压抑。大量几乎带抒情意味的慢镜头描述死亡的过程也让人印象十足。整个电影的色调灰暗甚至有些惨白,使得仅有的温馨画面被破坏掉后,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2、电影的配乐感觉十分有特色,有MV质感,气氛烘托十分到位。
3、整个电影不同于流行的美好结局,以冰冷决绝的报复贯穿全片,既让人心寒反省甚至又有点大快人心。
一些感受
1、未成年犯罪和未成年保护法之间的矛盾,母爱与溺爱的矛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修哉幼年丧失的母爱,直树被母亲溺爱,少年法的袒护,“没有人告诉我杀人是错误的”,“即使杀了人,少年法会保护我的,我不会被判死刑”。
电影中有三个母亲,分别不同的状态,但是却各有各的问题所在。少年AB的人格确实都与母亲有关,是母亲所生,却最后两人都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放佛也带着讽刺意味。而森口老师自己没有照看好孩子,是否也有责任呢?在复仇之路上,也似乎压根没有要原谅AB的意思,作为最初的受害者在复仇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作为老师和母亲该有的善意,当然,也可以说是被AB推动变成了这样。
2、“熊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看完电影以后第一个问题想到了这个,因为现实生活里的熊孩子太多。小孩子的残忍着实可怕的,因为他们对于善恶没有概念,对于生命、疼痛一无所知,人世间没有什么比无知更可怕了,祖国的花朵们一步一步变成了食人花,如初生的恶魔。
而这些熊孩子背后大多是不负责任的熊父母,想想就毛骨悚然,熊父母带着熊孩子,受到的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这些年少如此的孩子,长大以后世界又是怎样一番场景?
当然,如果影片中的三位母亲不是这样的,也许故事就不会发生。
除了剧中的主角们,那些冷漠旁观的同学们的举动,也加大了恐怖与悲剧的效果啊。他们又何尝不是悲剧的推波助澜之人。
有些对不起不该被原谅,甚至这些人不知道对不起是什么。
人之初,性自然吧。
就算有性本恶,我也希望我们所处的环境,能给以这些初生的孩子善意与爱,引导花朵向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