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家家户户笑开颜。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可能又不能回家过年了,情是相对的,想念也是相对的,儿在外地担忧父母,父母在家更是担忧儿孙,每逢佳节备思亲,犹到此处,更甚一层。记忆中父亲总是很要强,为了家庭常年奔波,为事业、更是为家庭,不服输、不抛弃、不放弃、文人的傲气在他身上总是能找到影子。
幼时,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不为穿新衣、不为穿新鞋,只为能舒舒服服,痛痛快快的美餐一顿,老家的习俗总是在年三十的时候吃一顿最丰盛的午餐,在每一年里,平时几乎都是母亲在操劳,但这一餐基本都是有父亲来掌勺,通常会炒六到八个菜,有青椒炒肉、蒜苔炒肉、蒜苗炒鸡蛋、烧豆角、炒西葫芦、烧豆腐、炖鸡、炖鱼……,早早的,妹妹把小板凳摆好,我则负责跑堂,一家人坐在一起美美的享受美食,等到晚上坐在一起吃水饺,然后看春晚,看不多久总是会先瞌睡。慢慢长大以后,不知从哪里得知,除夕的晚上一定要守岁,守了岁便为父母增福,如此这般,那我就是熬两个晚上也在所不惜。
幼时,父亲刻在心里的样子就是很严厉、不苟言笑,懂音律、善书法、爱喝酒、爱交友,大体就是这样的印象,总是让人害怕,学习上对我又特别的严格。但其实,我并不是个好学生,学习的事情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很大的进步。一直严厉的印象直到上大学的一天,才有明确的改观。为了争取专升本参加考试的机会,父亲来了一趟学校,那时不慎摔伤了脚,走路一跛一跛的,看了心里很难受,在心里默默流了泪,不顾父亲的推搡,愣是在街边帮他擦了红花油,这是第一次从心里的感动,突然那一瞬,感觉父亲好可怜,自己并不出色,还要父亲来帮忙。第二次是来郑州上学,报道的那一天,父亲把所有的事情办妥,准备要回家,走在街上,看出了我心中的怯意,父亲拉了我的手,走在街上,感觉这是记忆中,父亲为数不多的牵我手的一次,心里百感交集……
时光荏苒,父母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身体状况也不像以前那般好了,心里甚是挂念,正如刚离家求学时一样,每天总想打个电话听听他们的声音,多为生活所累,有时竟不记得或者怕他们听到其实现在工作的并不如意,多想把事业搞好,让生活更好一些,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实不能如愿。虽心里想只要开心,他们在哪里住都好,他们终究是不愿来郑州与我生活在一起,可能怕对我的生活带来不便,总是为子女考虑的太多,但也总是痴痴的盼着能够多回家去看一看。
2021年,仍旧是疫情,年前提前回了老家,父亲听到要回家的消息,总是一路上不知道打多少个电话,嘴上不说,但身体很诚实,总是从知道要回去的那一刻就站在街口,要么站在村口,明知道还不会回来,却总是在那等着,母亲虽很少出来等,但心里也是无比的焦急,晒好的被子、准备好的吃食……,今年,有我给你们来做年饭,老样子,青椒炒肉、 蒜苗炒鸡蛋、烧豆角、炒西葫芦、烧豆腐、西红柿炒鸡蛋……,多了我最爱的西红柿炒鸡蛋,把我最爱的分享给我的家人。
相聚总是很短暂,离别也总是很伤感,随着车子的不断挪动,父母的心也跟着在挪动,看着后视镜里的人影变的逐渐模糊,不知什么时候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我想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最受不得这样的离别。想的越多,心越会痛,只会恨、只会感叹。
2022年,新春又即将到来,通过近期父亲来电的次数,能感觉到他真的在思念了,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能体会到随着疫情的严重,可能不能回家过年,不能团聚的那种失落感。人真是不能闲下来,因为闲下来就会思念,就会想念,想念过去、想念现在、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