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知识付费的时代,课程多如山丘,每个周末,你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然而却有一群人放弃五一假期熬夜做作业也要去上CMBA。
CMBA,也就是第三期深圳的“拆书成课”有什么魔力呢?
因为这是一门上了还想复训的课,是一门好课。
那好的课程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有名师
涂大侠在课上说了,好的课程一定是让人慕名而来。
拆书成课就是这样一门有“名”的课:
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拆书成课参与的拆书家反馈:
天呐,简直颠覆我以往的拆书!
课程真的设计得太好了,学员根本不肯下课!
涂大侠和聚东大哥太有魅力了!
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结果的老师:
涂大侠,是RIA学习力认真导师,企业拆书课开发专家,全国培训师协会认证讲师;
聚东大哥,是拆书技能简书写手,24W+,10年以上航空企业培训管理、内训师;
2位大佬在帮内都是大神级人物,涂大侠的商业拆书课连续4年被企业采购,聚东大哥的简书更是很多人参加练武场“打怪升级”的法宝。
二、有深度
曾经有个培训师朋友说,作为一个好的培训师,一定要IC都很高,既要善于课程设计,讲逻辑;又要擅于现场演绎,讲呈现;
而涂大侠在现场归纳为编剧和演员的能力,更形象和生动一些。
作为编剧,好的课程有哪些要求呢?
1)设计一个用户需求调查,做好课前调研;
2)有合适的主题,知道如何确定有吸引力的学习目标;
3)会设计课程的结构,有逻辑;
4)选择书中精华片段,有十八般武艺搭配;
作为演员,好的课程有哪些要求呢?
1) 如何分组;
2) 如何自我介绍;
3) 如何引入;
4) 如何设计竞争游戏化;
5) 如何控场;
6) 如何引导;
7) 如何促使高体验互动;
8) 如何解决学员的问题;
9) 如何结尾;
10)如何二次销售;
三、有趣味
如果只有套路,很容易被学员识破,那一两次之后就索然无味了,维持有趣的不二法门是随时随地学习;涂大侠分享学习的方式,书要杂读,术有专攻:
1) 幼教绘本;
2) 视频广告;
3) 其他老师;
4) 其他机构的方法;
5) 灵活运用;
如果是一门课,光有满满的干货,高参与的体验,符合了“峰终定律”的印象,那么在活动组织或者小组之间建立的温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四、有温度
四月初,组织者就建立了小组群,去做自我介绍,书籍介绍,拆页等;甚至组织一系列的讨论和小组互动,增进感情;
上课第一天,小组pk完成组内作业,相互熬夜相互鼓励;
上课第二天,游戏加码,就更加需要小组之间协调与分工,小组全体人员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一次抢答,一次上台表现,一张便签,任何一次加分的机会都不可放过。
基于此,让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第一, 对于故事的重新改写的视角,利用SCQA或者故事五步法去讲述;对某些二维矩阵类片段讲解的时候利用简笔画等形式去演绎,用ORID去引导。
第二, 对于体验感的设计环节:全员参与、彼此学习、关联主题、身心合力、激发信心。课程全程都在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确实都感知到这种学习的乐趣,第二天上课几乎不上厕所,就是一种最好的诠释。
第三,如果说有了前面的峰的体验,如何做一个好的终的体验呢?涂大侠的集体回应,不仅总结回顾了知识点,而且让课程的学习现场达到一个最高峰。
培训有句话说,让学员说的越多,体验越好。课程对于体验的设计处处都是套路。
第四, 在两天一夜的课程中,涂老师一开始就让我们写下自己学习的目标或者想解决的问题。在课前的学习目标存在的疑问,在第一天晚上会有一个专门的答疑环节。这个答疑环节的巧妙之处不是老师一人独舞,而是共创,然后老师再来超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汲取的是大家的经验,而且是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让每一个人的收获都是满满的。
寄语师弟师妹:
如果你是一个刚成为三级拆书家的话,刚开始自己的拆书课遇到的很多的坑,学完这门课就可以完全避免了;
这是一门值得反复学习反复复训的课程,也许我们只是摸到了大象的一角,而你只有现场参与,亲身体验,反复回味,才可习得一二。
重要的是把这些东西去反复实践!
强烈推荐你们去参加,年初时听第一期学员分享,尚且只能得出这是个好课,但只有亲身体验,才大大超出预期,为之疯狂。
毕竟这是本年度我参加的性价比最高的课程,价格真的很便宜,也是我一定会去复训的好课。
总结一下,我理解的好的课程有4个特点:
第一,有实践结果的资深的名师;
第二,有深度;课程设计是一个好编剧的作品;
第三,有趣味;课程呈现是一个好演员的演绎,处处都是演技和套路;
第四,有温度。
下一期拆书成课,在北京。有意向请咨询微信:hongmin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