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君之。
有的人熟悉我,有的人不熟悉。不管怎样,来了就是客,总会有一个故事,让你感慨万千。
今天的故事,是有关一个小女孩的。
这个孩子一出生,她眼中的世界,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不是美丽,不是神奇,而是恐惧。她看所有的东西上面都像长了小眼睛,在向她不停眨动。此刻的她,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尽力放声大哭来缓解自己的惧怕。
当时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么幼小的孩子就已经具备初步的视觉和听觉,他们只觉得,这个孩子是中了邪,是不祥之体。如果将来想要过的好,这个孩子是万万养不得的。
奶奶藐视她,爸爸嫌弃她。还好有母亲的一双大手,将她抱紧抚摸,把她带回娘家。希望这安静温馨的环境可以减轻她的恐惧感,可是并没有丝毫效果。邻居们通常都在夜深人静了,还听到一个孩子声嘶力竭的号哭声。邻居多次上门,察看情况,抱怨吵闹,都是她的母亲赔着笑脸向这些人解释。只是幼童不知人情世故,还在不留情面地哭着。
母亲四处求医问药,可是医生都看不出,她有什么病。没有办法的母亲在纸上乱画着,涂鸦着自己的心绪。这些线条,无意中让小女孩发现了,小家伙居然爱不释手,停止了哭闹,小手沿着乱笔涂鸦的线条方向不断比划着。这在别人看来就是无意识的举动,可是在母亲看来,却是最大的惊喜。她决定每天画一些简单的线条,把它编成一个个生动美妙的故事。每一次女孩听到,都会露出灿烂的笑脸。母亲仿佛找到了方向,画的画从简单的线条,到成熟的人物形象,再到丰富的场景,最后换成绘本故事书,每一步,都浸透了母亲的心血,她认为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了。
在母亲的坚持和努力下,女儿顺利上了小学,她本以为,一切就将如此一帆风顺下去。可是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之后,埋藏着巨大的隐患:因为女儿太喜欢书,而不喜欢和其他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觉得她软弱可欺,经常编了歌谣,刮着鼻子,编了歌谣骂她;在她放学要出门的时候使绊子,害得她从来不敢走正门,而是绕道后门偷偷出去;间操时,总有一群坏小子偷偷站在她的后面,伺机推她,踩她的脚,还故意告诉体委是她搅乱排面,要求她到后面站。一到过年的时候更加糟糕,孩子害怕鞭炮的声响,如果有人在她的面前放烟花,她会吓得完全走不动路,母亲只得改路另行,这也让别有用心的孩子知道了,特意买了一摔炮,跟在她们后面一路走一路放,边放边说“小傻孩连这都害怕。”
女儿经常会在这时问母亲“妈妈,我是不是太不像他们了……如果没有我,您的生活会不会更好一些。”
母亲抱着女儿沉默许久,才开口说一句“他们现在也还是孩子,这件事,不要联系在自己身上,这些与你无关,这些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都会过去,真的会过去。”
她后悔没有教会女儿如何与外界交流,连教女儿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可能是自闭症,尽量快点给她办退学手续。是母亲去求老师,再求校长,才让女儿有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可是女儿在小学,初中乃至今后的高中,都活在“傻子”或是“自闭”的阴影之下,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女儿孜孜以求,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虽然不是一流大学,可这好消息,却让母女两个甘之如饴。
当年被老师说成太内向的孩子,那个奇怪的孩子,那个抱起书来爱不释手的孩子,那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孩子,那个曾经被人质疑成无法进入社会,就业都成问题的孩子,提起了笔,写自己心中喜欢的文字。
现在,这个孩子,就在用心编写着,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我一直心疼我的母亲,因为她有我这样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儿。
但是,我相信,这个女儿,未来会成为她的靠背,她的依托,她的希望。
母亲,将是我生命中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
人生,总有一段记忆你难以忘却,或许,你也羞于和人交流,却有故事要讲;或许,也有一件事情,让你发自内心的感动,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君之,无论是怎样的故事,君之都愿意当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愿意留在我的客栈,记住我在这里的名字:若水君之。
一个特别内向,有点奇怪的,爱文字的女孩。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