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下子又快过半了。
五月份折腾了一个月的手帐,六月份正式开始尝试Bujo,两周用下来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月计划页、阅读/听书记录页、习惯打卡页、财务记录页、健康记录页的使用感受总体感觉还不错,因为每天都需要记录新的数据,所以每天都可以看到之前的数据,方便字自己对比和调整。
具体的使用感受可能会在月末做一个总结,至于本月的手帐的具体设置可以看一下《六月Bujo手帐初尝试》的文章。
除了上面提到的5项记录页之外,对于情绪追踪页和10000分钟专注挑战页在下月是否继续使用我还有些不太确定,特别是10000分钟专注挑战页,由于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是借鉴参考了《让每一天都有迹可寻的手账指南》这本书里作者的方法,也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在实际做了之后才发现可能并不是特别适合我使用。可见有些东西看别人做确实很好,大是否适合自己还是需要经过自己的尝试。
情绪追踪这一块是因为之前我在每日记录里有一个“突破”和“小确幸”的版块,在整合之后发现好像也没什么好记的,因为总的来说我的情绪还算平稳,反倒是每天回想一个突破和小确幸让我觉得有些头大,所以下个月可能也会调整。
六月前两周的重点在于周记录的部分。
前两周的记录用的是时间饼。
会尝试使用时间饼也是因为在手帐书上看到了其他手帐达人的时间管理方法,所以想要试一试。
但总得来说,我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可能比较偏向于清单式的,也就是会把一天的任务清单排出来,然后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并不会太在意时间,可能也因为我的任务当中大部分没没办法用准确的时长来记录,所以按照清单一项一项完成可能更加适合我一些。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还没有真正理解时间饼的使用方法,所以用起来总觉得有那么一些不顺手。
时间饼的记录方式我用了两周,会用不同颜色的彩铅进行一个记录和区分,比如说学习工作用蓝色(我的学习和工作很难分的清楚,所以就干脆用上同一种颜色);用红色来表示定好时间的重要事情以及专门用于反思的时间,比如说这个月我每周四有领读的读书会活动,就会用红色提前标注出来,另外晚上用于回顾反思、整理手帐的时间通常也会用红色来标注(但有时候也会和蓝色时间混到一起……);绿色会用来表示我的休闲时间,比如有定下时长的观影时间、还有每天晚上固定放松自己的游戏时间,还有就是不知不觉被消耗掉的时间;紫色的时间通常是与我家猫咪相关的时间,比如说整理猫笼、玩耍等等;灰色是我的休息时间,包括了睡觉和白天的小睡;黑色是日常消耗时间,可能是在路上的时间,也可能是三餐以及洗漱的时间;还有很少一部分橘色的时间,这是用来做锻炼的时间,因为现在选择了4分钟的TABATA,体能上来说目前还只是做2-3组的能力,所以运动的时间不会特别长。
用时间饼的初衷并不在于提高效率,而是通过记录看看自己都在哪些事情上花的时间比较多。
通过两周的记录,能够发现自己在时间使用上的一些规律:比如说早上5点半到9点的时间段里,我做的事情几乎都是差不多的,顺序也基本上不变,都是起床洗漱、看书、运动、整理猫笼,然后是早餐,可能早餐之后会选择提前半小时出门,也可能在家里另外做些事情到9点再出门;上午的时间也基本上用来完成我的日课;下午的时间相对会自由安排学习任务或者录制制作视频;晚上到家之后会选择休息、晚餐、游戏15分钟,然后再根据白天的任务完成情况选择放松或者继续学习,另外会留出一些时间专门用来进行反思和回顾。
总体来说一周下来,蓝色的时间会占大多数,有时也会专门安排一天计划好绿色时间好好放松自己。
但使用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很多时间都是我在晚上反思时间里去涂上颜色的,所以具体的时长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出入。起初我也会结合番茄钟进行记录,随着自己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的恢复,也就不怎么使用番茄钟了(Forest专注森林很好用,我也很喜欢它的深度专注功能,但是有时候我需要用手机去查找一些资料的时候反倒会成为我的“小障碍”),所以这也是我考虑下个月是否要继续使用10000分钟挑战页的原因之一。
这两周使用“时间饼”更多的让我知道了自己对于时间的使用方式,对自己的时间花费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于是在本周,我又尝试换了一种形式来记录和规划——时间轴。
最近这阶段是在不断尝试改进自己时间管理的方法,会对各种时间管理方法进行一个尝试,所以版式也可能会处于一个经常变化的状态。
其实我以前特别反感“时间轴”,觉得要定好时间去做什么事情会让我觉得很不自由,但因为尝试了时间饼记录时间之后,无意中又想到使用时间轴会不会更加方便我规划时间一些?于是本周就用了这样一个时间轴的版式。
“Week25”下面有一个空白的部分,至于是写一周状态评价还是其他,我还没有想好,所以先空着。
Weekly Plan很好理解,就是周计划;Review是一周回顾;日期下面的“W&M”是指“Weather and Mood”,也就是天气和情绪;一日记录最下方是“Reflections”是反思感悟;最右边的“Brain Dump”是想法随笔,字面意思是“丢弃想法的地方”,其实也是一个清空大脑的小版块。
其中Review、Reflections和Brain Dump都会采用子弹记录的方式来记录(以前写回顾或者其他内容我都会写成一整段,但是自己写完又很不愿意回顾,毕竟“一堆文字”看起来有点烦,反倒是一条一条简短的记录让我更愿意去回顾)。
因为前面通过时间饼的记录,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周时间轴上“5:00-9:00”和“17:00-23:00”的格子相对紧凑一些,而“5:00-9:00”一整行后面我标注了整体上在这段时间会做的事情,所以在计划一周事情的时候我干脆在这一格里写上了当天需要完成的比较重要的事情,而其他具体的事情有时间段安排的事情直接写在了9:00-17:00的格子里。晚上的时间段因为安排比较自由,也会用来记录当天做的事情。在一天回顾的时候会用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进行色彩标注。
今早做事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周记录里少了“8杯水”的部分,可能会合其他记录合并在一起进行记录。
手帐用了一年多时间才起了更新迭代的念头,而一旦有了这念头,似乎以前不接受的记录方式都想要去接触尝试一下了。
我想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的尝试才能把自己想要的记录规划方式确定下来,所以最近这段时间的手帐不定期的会有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