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啦,伴随着三八妇女节的到来,为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我们进行了好妈妈的主题活动。在我们的家庭中,妈妈一定是这个家里的核心人物,想到了妈妈一定会想到了自己的家。所以本周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搭一搭我们的家。
活动前我们和孩子一起结合着图片观察家里有什么。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所以这一点难不倒他们。尧尧:“家里有沙发、有桌子、有床。”老师:“你发现了这些都是家里的家具。除了家具家里还有很多的家电,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依依:“有电视、空调、冰箱。”孩子们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的家中陈列的物品,我们一一观察分析了各种物品的形状,特点,以及搭建材料的使用后进行了搭建活动。
活动开始了,搭建的效果并没有像孩子们描述的那么理想。孩子们只搭建出了一层平铺的小床,其它的家具仅仅是用小型的积木简单的摆了一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进行了研讨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边观察边讨论需要用什么样的积木搭合适。老师仅仅是带着孩子们观察,孩子很难将抽象的画面转化成具体形象的搭建画面。
2.在引导孩子的同时老师首先要胸有成竹,清晰的知道搭建的每一个步骤,面对这样的局面才不会慌乱,才能给孩子们分好工,让孩子们有目的的搭建。老师的预操作的还不够熟练,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于是,我们有目的的引导孩子们观察每一个家具的形状特点,现场引导加点评的经验分享,给孩子们形成家具搭法的结构和形状意识。在结合着之前的图片对比我们开始搭建。以下是孩子们探索床的搭法的对话。老师:“我们的床是有一定道理高度的,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积木合适。”昊昊:“用柱子,就像搭楼一样把它搭高。”老师:“嗯,你的想想法不错,可是,我们的床还要够结实。”芊芊:“用那个像桥一样的积木垫底。”老师:“注意不错,我们来试一试。”就这样,我们一边商量一边找合适的材料,初步搭出来了家具的雏形。
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孩子们能够简单的搭建从家具的雏形,但是对于家里的空间布局不是很明确,整体效果有些混乱。于是在这一次的讲评中我们着重进行了空间布局的引导。老师:“我们家里有很多房间,里面都有什么呢?”心语:“家里有客厅,客厅里有沙发、桌子、电视。”尧尧:“有厕所,厕所里有洗澡的地方,还有上厕所的马桶。”乐乐:“有厨房,里面有做饭的炉子,冰箱。就跟我们娃娃家的一样。”孩子们说的五花八门。老师:“你们说的都很棒,可是我们在搭建的时候也要将家里的各个房间分割出来。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心语:“先把每个房间搭出来,再搭别的。”老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用长条积木分出房间来再进行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我们先将场地进行布局,给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每一个房间有目的进行搭建。
经过这一次的搭建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家的搭法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在以后的搭建过程中老师可以继续丰富完善家里的各种设施,房间,让家里变得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