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哈哈,孔子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老师,他六艺精通,但都是做士的需要。知道老师不擅长还要去问,樊迟也是太可爱了!
领导者做的是大方向大统筹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事事精通。如果樊迟作为一个地方官,既关心地方政事,又关心百姓农田耕作,也无可厚非。只是工作要有重点,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如果需要抓的工作太多太繁琐,那么就回顾此失彼,哪个都抓,哪个都没有抓好,也没有深耕的机会。
想必孔子自己心中更倾向做士。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做士上面用心吧。也的确,做好父母官,还是要在大处着眼的。科学技术就交给科技人员吧。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看来自古就有读死书,死读书的读书人啊。孔子在两千多面前就开始教育和警戒后人了。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片段,新科进士被一个油嘴滑舌的小官,气得昏了过去,当时看电视的人都在笑话这个进士白读那么多书了,真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了。
大约十年前吧,给大妞买份保险,冲着赠品去的——状元卷。是明朝一个状元(我记不得名字了)的考试卷。哎呦,我那个激动啊,现在想想,除了记得他的字迹工整有漂亮之外,什么印象也没有了。
历史上那么多状元,没有几个名垂青史,被后人称颂的。倒不是说状元们不好,只是说明状元和做出政绩,踏实为百姓做工程,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没有太大的和必然的联系。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君子之财,取之有道,总之有度吧。
我常想古代君主住在故宫里,多麻烦,那么长的走廊,那么多了房间。冬天取暖多费劲,多冷啊!🤦🤦
抄和珅家时,那么多套金质的餐具,这罪名不多值,也不知那金碗沉不沉,要沉更亏了🤦。
我们到了一个豪华,整洁的环境里,尽管我们也会不自觉的变得小心翼翼,谨慎异常,变相的提高了我们的素质。只是这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吗,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我喜欢濮阳的一个小区名字“学府世家”。我现在租住的小区门口写着,“学府中的花园”,我也挺喜欢。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睡暖,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才能去教导人们去知礼节。
前天和大妞看了电影《何以为家》,赞恩拉着黑人小男孩,边走边贩毒时,你能说他不道德吗?太痛心了!
孔子向往“贫而乐,富而好礼。”人们富庶了,不知礼节,不知道德约束,更是危害社会。前几年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也确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