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合适的年龄就要做合适的事情,上学的时候,家长想尽办法阻止早恋,等到工作了又开始想方设法安排相亲,盼望能够早日成家。对大多数单身适龄青年来说,经常面对家人的逼婚。作为子女应该是以孝顺的名义顺从父母,还是为了保持自我同父母抗争到底呢?怎么面对逼婚呢?如果不是父母逼婚呢?本首诗的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呢?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反抗强迫婚姻所发出的呐喊声。她将要嫁的对象,是一位已有家室的男子,仍要强迫女子嫁给他,甚至不惜动用诉讼手段去逼迫女子嫁给他。
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男子妻妾成群的状况下,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只要男方家里有钱有势,看上的姑娘多半都会得手。作为女方家里来说,很少会去关心自己家的孩子嫁过去是否幸福,大多关心的只是这场婚姻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在这样思念观念成长下来的女子其实是习惯于顺从的。古人“三从四德”中“三从”说的就是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她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主宰权,一切都是服从。但是这首诗的主人公并不甘心屈服于命运。或许她有自己的心上人或者是喜欢的标准,但绝不是眼前这位她要嫁的男子。女子就开始去抗争,她用诗歌去表达自己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愤怒的情绪。不惜痛骂那个男子是雀、鼠之辈,干的全是穿墙、破屋的勾当,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在当时的社会下是一件很“逾矩”的事,可是女子依然保留着自己的风骨,不畏强暴。不得而知,女子最终是否会如愿以遂,或者是不惜以死明志,亦或者屈服于现实。但是留给后世的是每个人面对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要敢于反抗,成为后世女子反抗命运不公的楷模。
作为现代人面对父母的催婚,相对于诗歌中的主人公,我们其实有很多选择。因为不必因为不想结婚就会吃官司,也没有外界的压力。大多数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总想让孩子有个伴,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够过的更幸福一点。可是现代人更在意的是三观是否一致,外人看着很合适,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能够做到的既不要为了所谓的孝心就去勉强婚姻,因为婚后的不幸对父母来说更让他们伤心,也大可不必以此和父母断绝关系。既然是真心爱父母,父母也真心爱自己,和父母好好沟通一切都会好的。只有自己真正过的幸福,父母慢慢就会理解,也就不再把是否结婚作为幸福的标准之一。而只有自己状态越来越好的时候,遇到的人也会是良人,这样才能一直幸福下去。
读《行露》,勇敢地去做自我,不被别人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