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劝,就赔钱?
我爸是个资深股民,技术却不敢恭维。虽然经历过几次好运气,股金一度翻倍,但终究架不住利令智昏,从失败走向失败。不过,十多年的炒股经,日常中的“评论员”;大道理叠叠,小道理不断。我爸心态真的好,大概他明天就可以上福润财富榜。
我妈对于股市一窍不通,但是她常要为爸的股市决策操心。妈的心态真的“不够好”。当爸极其偶尔的好运来临,妈总要发动舆论攻势,劝爸卖股。答案总是“三联”:再等等,你不懂,股价正在涨。然后,嗯,好运气不想在爸这儿停留太久。
我观察了一下妈劝说的方式,大体上主打感情牌:1)不要贪;2)你看谁谁也已经卖掉了;3)够本就行。我爸之所以不听劝,总结成一句话:说的没道理。他的道理是什么?
以前的道理,现在的道理
他的道理是,知识就是力量。虽然他没这么明着说。
股票嘛,你得懂它的经济学原理。长期规律,短期波动,需求侧与供给侧,K线图烛柱图,宏观政策,国际局势,PCI,GDP,银行准备金率,VXI指数,广义货币M2M3,公司报表,经营历史,房产走势,基建化工。什么,您还不懂这些?那先弄懂了再说吧。劝我买(卖)股票?给我讲道理吧。君不见巴菲特、索罗斯,投资理论先进,金融知识丰富,所以人家赚得嗨。
这个道理对不对?从统计意义上,当然对。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爆发,从人均GDP几百元到上万元,从人均寿命30岁到70多岁,没有一样社会发展不需要知识。从个人角度呢?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远远高于非大学毕业生,个人跃迁最好的途径,仍然是高考的成功。为了挖墙脚,大公司抢人从来不吝血本,因为人才难得!
知识的震撼力,带来了生活中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前大家做决策,要多听多看,听人劝吃饱饭。现在要先查资料,掌握知识,大局谋划,小处着手。以前的道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很重要。按现在的道理,知识比经验重要,老人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吧。
这一趋势促进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形而上学化。果壳、知乎、一席、得到,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各类知识产品如雨后春笋,开启了知识萌新的心智。审美性逐渐挤占实用性的领土,让新中产有了广阔的个性表达空间。焦虑啊,社会第一次为了知识焦虑起来了。
功利主义的文化氛围
知识焦虑的态度留给小布尔乔亚,功利主义属于普罗大众。对知识的渴望,也许是叶公好龙,只是对其带来的好处心向往之。除了个别普通人(如我爸),大多数仍然秉持功利主义。
很难相信我国的文化在几千年中对于终极问题始终不感冒,但恰是这一优化机制确保我们的历史没有中断,确保中华文明长期不衰。我们的国人常被诟病道德感弱,但拒斥教条的标准让我们具备高度的弹性。战略思想史上,拿破仑就是这种人,engage the enemy and see what happens. 我们的俗话就是“脚踩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功利主义的锅,形而上学的毒
泰特洛克在《狐狸与刺猬》一书中介绍了一种模型,来描述两类人:一类是高度功利主义的狐狸,一种是高度形而上的刺猬。狐狸知道许多小道理,以万变应万变;刺猬知道一个大道理,以不变应万变。狐狸注重反馈,环境变了他也跟着变;刺猬注重信仰,环境变了他坚持不变。
作者认为做人就要做狐狸,我猜他一定认为中国是最有智慧的国家。“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的大政方针,我观察这也是许多身边人的生活方针。但是,近代史上的屈辱怎么解释?更别提李约瑟难题了:我们为啥没开启工业革命?伽利略、牛顿、拉瓦锡、欧拉、高斯、爱因斯坦,为啥他们不是中国人?这个锅,功利主义似乎是背定了。
你有几级智慧
我常做白日梦,要给我个大科学家当一当,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站在领奖台上,我高风亮节,德艺双馨,给小辈们讲讲科学是怎么来的,大家还需要努力嘛。那个范儿,就像……“我爱我家”里的老头儿。
能不能当上好老头还是遥远的事情,眼下的困难是,我得快点发论文。实用主义才是良药啊。创新啊,赶脚创新啊。
我观察到,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大概是一层压一层的:最不行的人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打听别人;好一点的人用简单工具分析问题,并最坚持某种主义,但分析能力有限,坚持的东西不正确;再好一点的懂得变通,灵活选择工具;最厉害,既能够坚持原则,坚持信仰,又能实现胸中的理想。
我听过一个智慧分级理论。拿一个场景举例子吧,假如大街上出现了一百元的钞票,你该不该过去捡起来?
第0级智慧:缺乏观察世界的敏锐,没看见钞票,所以捡不起来;
第1级智慧:知道有很多0级智慧的人,而自己具备观察能力,所以看到钞票就要捡起来;
第2级智慧:知道大部分人都具有1级智慧,如果出现百元钞票,一定被人捡走,没被捡走就不是真钱,所以看到钞票也不捡;
第3级智慧:知道2级智慧的人怎么想,所以看到钞票就要捡起来……
级别还可以更多,但道理相同:高了两级,行为可能返祖。干着相同的事情的人,考虑也许完全不一样。
怎样(不)功利地生活
所以,你应该评估自己的实力,了解合适的策略。具有2级智慧的人不要学做3级智慧的事,因为照猫画虎可能返回1级。“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你应该先功利地功利主义,等你变的更强了,可以功利地“不功利主义”起来。
知识就是力量。这话没错,但不要被学过的知识绑架。社会上常嘲笑知识分子在象牙塔里,不问人间烟火。这种嘲笑某种意义上是对的。没毕业或刚毕业的学生党,常会发现自己学过的知识不灵了。当知识在现实中碰壁,一定不是现实错了,而是知识错了(或者你没用对)。
但是,拒斥信条而高度弹性的做法,会损失很多效率。没有知识指导,你需要大量的经验作为基础,或超敏感的直觉。做事以原则为指导,你会走的更快更远。
建立理论原则时,你应该功利主义;执行原则时,你应该形而上学。如此这般,我相信你能够生活的更高效,至少可以更心安理得。
正确(或错误地)理解本文的方法
我没笑我爸,真的没有。如果我能毫无愧疚地坚持一件事,大概会比现在更幸福。
我也没讽刺功利主义。每个人都应该务实,不要离现实太远。美国搞了这么多年陪审团制度,就因为法律人在案件有争议时,尊重人们心中的直觉,而不是高度技术化的法律知识。
我也没精神分裂。当然,我不会搬出菲兹杰拉德那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能在坚持两种不同信念的同时,做出恰当的行动”作为挡箭牌。如果有的选,你应当合理地选择功利还是理想;如果没有,请毫无保留地拥抱功利主义吧。那里有你的面包,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