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人生如梦,人生如歌,怎样的人生才是想要的......
一、
刚工作的第一年,公司法务部的经理是一位姓朱的男同事,35岁,名校毕业,未婚。有次聊天,我说:“你的那些大学同学,看你至今单身,也不张罗着给你介绍女朋友?”
他看了我一眼,叹气道:“哎,不瞒你说,我的那些同学才不会给我介绍女朋友呢”。
停顿了几秒,他接着说:“他们都嫌我混的差,我是我们同学里面混的最差的,我很多同学现在都是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了,年薪百万都算少的。”
“想当年,刚毕业分配的时候,我的工作是最牛的,中央直属的金融机构,可是现在,人家都苦逼着干出来了,而我的工作却越来越不如意。”
听着他的故事,我无法感同身受,十年以后,应该是很遥远的......
二、
十年后的今天,我陷入了和他一样的焦虑。本以为一直努力深耕的行业,会在2016年生完孩子之后,为我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结果迎来的是整个行业的萎缩。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低估别人,自己以为的优秀和经验积累,在高速变革的今天,瞬间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种不平衡是由“个人知识的独特性”和“社会需求”两者间的关系决定的。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以两者为坐标,将社会工作者划分为四类:
第1象限,像公共汽车售票员这种更夫类的职位,知识要求低,社会需求也低,自然就无前途可言;
第2象限,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和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他精通的梵文、巴利文等,在当前的中国没有几个人掌握。季先生的学问绝对是高深的知识,独特性极高,但社会需求比较少,所以说季羡林先生是“专家”——如果说社会对一个人的知识需求比较少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向专家方向发展;
第3象限,个人知识具备一定的独特性,社会对该领域知识具有一定的需求,大部分知识工作者都处于这个象限;
第4象限,个人知识独特性很高,社会对该领域知识的需求很大,如果在这个象限,你就成为“知本家”了,想没有价值都不行,想穷都不行,想默默无闻都不行。
很显然,和那位姓朱的男同事一样,在自以为努力的十年间,其实,我一直都是“洗衣粉”。行业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之时,感受不到;一但行业萎缩,需求受到限制的时候,危机就降临了。
三、
全国洗衣粉品牌超过几百种,但经常购买的就那么几种,而且这几种的质量和功能差别非常小。实际购买过程中,能相信的也就只有品牌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等待被挑选,被市场挑选,被招聘单位挑选,被目标客户挑选,被合作伙伴挑选,在大家功能、水平差不多的时候,挑与不挑就看“是不是牌子货了”!
原来,我现在的“渺小”与我本该成就的“伟大”之间,差了一个“个人品牌”。
四、
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必须主动有意识的通过共享自己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品牌。
互联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不在于你认识什么人,而在于什么人认识你;不在于什么人影响了你,而在于你影响了什么人。
知识共享刻不容缓,越早开始越有利。
五、
高质量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源于个人知识结构的搭建和完善,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金字塔。
第一,基础层次,即现代人的基础知识,它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修养;第二,中间层次,即较为系统的本专业知识,它是知识结构的特色;第三,最高层次,这一层次是知识工作者的优势所在,它包括你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的知识。
六、
其实,人生本应该是很美好的,只不过我们不慎过成了可怕的样子。人生没错,错的是我们只信道理,不去执行,有句话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想怎样,就怎样,何必在乎许多。如果有想法,就赶快行动吧!如果有计划,就赶快实施吧!不前行,怎么看前面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