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8日晚,我又哭了,因为困惑,距离上次落泪应该半年左右,因为奶奶生病。
小时候我的泪点很低,稍有风吹草动,就是哭。东西丢了——哭,起来晚了——哭,偷吃被老师发现——哭,早上起来发现妈妈不在家——哭,甚至有时候得到心心念念的玩具——还是哭。好像所有跟情绪有关的东西,除了哭就再也没有其他表达方式了。
慢慢的,我经历了少年时最叛逆的时期,体会过非要把妈妈气到跳脚的快感,感受过妈妈整夜整夜不睡觉的那种自豪(呵呵,现在想想好像当时真的很不懂事)我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但同时,也有了青春期时所有该有的困惑。农村的孩子成熟的都有点晚,但成长的困惑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少。再后来,大学毕业,我独自留到城市里生活,从开始的满心期待,到如今的饱经风霜(此刻,我已想不出一个比这个词更合适的词了),期间经历的风霜雨露,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昨天端午节收假,我在开往离家的火车上问朋友(还在上大学),你有没有觉得在家跟城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她头抬也不抬的说,是呀,我已经开始想爸妈了。我很讶异:除了想爸妈呢,还有没有其他感觉。她无比认真的看着我说,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哦,好像也对,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面对离家求学,除了想爸妈,还会有什么感觉呢。
一开始我说自己泪点低,但是后来,长大离家后,泪腺好像完全被控制了,甚至说丧失了这个功能,今年25岁,毕业两年,我努力打拼在一线城市,我喜欢安静,却又偶尔进进酒吧,喜欢佛系,却又缺不了嘻哈,朋友之前说感觉我好像越来越矛盾化,越来越极端化(这里的极端是兴趣爱好的两个端点)有时候我也很迷茫,有时候满肚子的话想找个人来讲,可是话到嘴边又都无言……
有没有一个时刻,突然想哭,是那种毫无顾忌,惊天动地的大哭……
歌词里有写到“周末关掉手机,舒服的窝在沙发里”可是现实呢,好多个周末,我必须起个大早,打扮的光鲜亮丽的,穿着高跟鞋穿梭在一线城市的大街小巷,只为保住每个月3000块钱工资的一份工作,想当初,这份工作还是拼的头破血流得到的,试想,若是真能关掉手机,窝在沙发里享受人生,那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我可以开始准备找下一份3000块钱工资的工作了(或许还不到3000)。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我曾经幻想过我一出生就是公主,住在城堡里,拥有最漂亮的公主裙跟水晶鞋,我的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那样是不是就可以一生无忧了,那样是不是就可以“周末关掉手机,舒服的窝在沙发里”了,但是那样也就无法成就今天的我了(虽然目前为止没任何大的成就,但我依旧还满意)。
回到正题,来絮叨絮叨我的烦恼,或许也是所有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烦恼,我们每个月领着3000快的工资,住在7.8百块的房子里(当然你也可以选择2.3百的城中村,但我更愿意选择前者),每月的水电物业费,再加上吃饭逛街买衣服,一个月下来情况好点可能就是不做债奴了,万一遇上公司不景气,再拖欠个把月的工资,那情况就更是不敢想象了。再者,姑娘芳龄25(农村已即将逼近大龄未婚女的年龄),又好巧不巧遇上失恋问题,直接性的导致每次回家都会有七大姑八大姨各路神仙轮番上阵,好一顿心灵与肉体的教育,然而每每这时求助于母上大人时,都会被“这就是青春期不孝顺妈妈的结果”为由而拒绝,最终,无望而终。
小时候,与父母总是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长大后,发现原来小时候的玩法即使不遵守游戏规则,你也会赢,因为你的对手是父母,而如今,成人的世界里,永远只是一场淘汰赛。。。小时候,与父母总是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长大后,发现原来小时候的玩法即使不遵守游戏规则,你也会赢,因为你的对手是父母,而如今,成人的世界里,永远只是一场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