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一要求不仅是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指导,更是对广大基层干部的一次深刻召唤。
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求我们必须扎根基层,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不断创新治理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扎根基层,意味着我们要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基层治理的脉搏,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些地区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将党小组建立在农民合作组织、产业链等方面,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这种将党组织嵌入到乡村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中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组织力,也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
创新治理,则是基层治理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加入,基层治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多元。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建立优秀骑手后备人才库,加大从优秀骑手中发展党员力度,实现了党组织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也有效引导了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在创新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制度建设,还要注重科技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方式,以智能化手段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搭建党建工作云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工作的有机融合,突破了农村基层党建的时空限制,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等党建问题。
创新治理还需要我们注重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德治是法治有效发挥的基础,而法治则是德治的重要保障。在基层治理中,我们既要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推动法律规则潜移默化为公序良俗的法治文化;也要通过创新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村民形成崇德向善的价值观念。只有将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扎根基层,创新治理,还需要我们注重激发村民的主动参与热情。通过做好民生保障、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探索完善基层自治模式等方式,可以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规划、决策和管理过程,增强民众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只有当村民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时,基层治理才能取得长远和实效性的成果。
扎根基层、创新治理是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