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外的人想出去。”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解释道“城,盛也,所以盛受人物”按:本指都邑匹周用作防守的墙垣,内称城,外称郭。小时候去故宫,看见高高的城门,对里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后来,再去的时候,也许是长大了的缘故,反而没有了小时候欢喜,只是觉得风景熟悉。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呢,大概是上了大学以后。置身于人群之中,觉得茕茕孑立,倒也不孤单。车水马龙,斑驳了行人的面庞,一栋栋高楼耸立,灯红酒绿,路灯把影子照亮。这个时候觉得啊,这高楼大厦是一个个大城,每一个行人都是大城里的小城,构成了整个世界。大城里有大大梦想,大大的空间,小城里也有着小小的梦想,小小的世界。每一个城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城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构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何况这些冠之以“城”的头衔的东西呢。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而这世界里的城,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一座。
大城里有大大的物件,精致的饰品,昂贵稀有的植被以及衣着华丽步履匆忙的人们。当然在目光所不及处也有着细小的尘埃漫布着角落,细微的虫眼蚕食着枝干,以及隐秘处人们的崩溃的眼泪或是肮脏的声音。大城的路很长街道也很宽敞,所以随处可见是奔波的人,各自匆忙各自角逐着,却也因为它的大,在这条路上更加的艰难更加辛苦,是继续前行还是决定离开,这考验着每个人的忍耐力。大城无疑是宽容与博爱的,它包容这这个城里每一个人的梦想,给每一个人一个物件一个容身之所。纵使它有过被毁坏,有过被恶性充斥超过它的承受范围,但它始终屹立。
每个人是都是一座小小的城。小城不如大城那么的精致,那般宽敞,却也有着另一番特色。它里面的位置不大却刚好能装下需要的东西,不够宽敞却好打理,什么多了什么少了一目了然。一座小城的一生就是一辈子。这一生有多少人进进出出,有多少人会长久居住,有多少人来了又离开,又有多少人擦肩而过犹豫片刻比较后奔向了另一座城……谁又知道呢。或许所有的事情都有它一定的定数,人为的力量无法改变,该来的总会来,离开的也留不下。不妨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世界微尘里,吾独爱与憎。大抵,城与城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宿命般的默契,不然为何万千城池之中总有些相似的模样。轻易的就能打开,而有些,纵使再怎么的精雕细琢,也无法打开。
这城市的灯光依旧明亮。走啊走啊走,无处不是城,却又无处为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