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玄门炁宗之修道之四个层次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简称:真至圣贤)做这样的描述: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

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从上述原文,通过粗略归纳,黄帝大体从天地、阴阳、精气神和肉身等方面来分别对真至圣贤进行描述。

从天地而言,真人能“提挈天地”,即支配天地;至人是“游行天地之间”即巡游视察天地;人是“处天地之和”即与天地和平共处;贤人是“法则天地”即遵守天地法则。他们的区别是:支配——视察——共处——遵守。

从阴阳而言,真人能“把握阴阳”即能够掌控阴阳;至人能“和于阴阳”即与阴阳相呼应;圣人没有具体指向;贤人是“逆从阴阳”即遵循阴阳。他们的区别是:掌控——相呼应——遵循。

从精、气、神、肉身而言:真人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即吐纳日月星辰本原之气,自心返回到起始一的状态与神相守,肌肉呈现一气状态、身体如临太虚境界;至人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即超离世俗社会和七情六欲,积蓄精气,守全神气;圣人是“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即使自己偏好和本能需要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怨怒仇恨等意念,行为没有离开社会,担任和从事相适应的职务与工作,举止不想参照风俗,对外不因事物而劳累形体,对内没有自虑与念他的忧虑,以安静、喜悦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结果;贤人在这方面没有具体的列举,只是说“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即按照上古真人的方法使之与道相合。

从上述比较,可知真至圣贤的区别:真人是处于“道”的状态;至人处于“德”的状态;圣人能做到身心无患;贤人只是跟着学习。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08评论 0 33
  •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转眼间,她已经过50了,好快!再过几年,估计她就要当奶奶了。 妈妈从年轻时到...
    庵哥阅读 2,312评论 2 1
  • 泰国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境外旅行目的地之一了吧~放眼望去,无数的泰国自由行轰炸在大家面前,然而你看来看去,似乎就只...
    夢想中阅读 2,299评论 0 1
  • 33岁,已经过了30而立的年纪了,曾经遥想过自己33岁将会是什么样子,当真的来到这一刻时,似曾相识但是又有些陌生。...
    清风徐来1204阅读 5,900评论 2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