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板块,它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其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如何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互动和探究?如何把综合性学习做到实处,如何用经典古诗词点燃语文课堂,如何让经典满血复活渗入学生心灵――我尝试以综合性学习为契机推动诵读、推动写作的“三步走”战略。
八下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古诗苑漫步》。月考结束时,我放手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看《中国诗词大会》,引导学生注意主持人和嘉宾的开场白,注意选手出场的气场以及他们对诗词的深谙熟稔信手拈来。还看《经典咏流传》中的《关雎》和《将进酒》,引导学生感受:只有对情感的精准把握才能将现代元素赋予经典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看视频,必须有“三备”:一支笔、一个本、一颗热爱诗词的心。通过“记一记”,看谁记得多;通过“说一说”,谈谈观后感;通过“背一背”,将积累落实到自我。
通过看视频说感受,仰慕别人的同时,学生们的诗词之心也被点燃。这时,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就开场了。用诗词对句来热场,新旧知识融合,新学“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齐读第一段作为活动开场白。接下来,通过“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满腹诗书用古诗”四个环节,集“诵一诵”“写一写”“赏一赏”“抢一抢”等活动,训练了“听说读写”和诗词诵读、鉴赏能力。特别是“飞花令”的PK,让同学们诗兴大发,教室里立刻“诗意盎然”“百花竞放”。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诵读”,分析:1缺少针对性的指导;2缺少活动的驱动;3缺少后续的“学用互哺”。接下来,我们又开展了第一届“诵国学,传经典”大赛,有指导在先,有奖品诱惑,一节课的时间,参与人数20人,现场的热情异常火爆,精彩异彩纷呈,下课铃声响,还有人奔向讲台不诵不快。他们的选材有学过没学过的,有温婉有豪放,有动作有表演,有串烧有唱和……这期间,我的工作是录视频和点评优劣,说实话,我也被孩子们所感染,感谢他们带给大家的太多惊喜和感动。
“巧引诗词写华章,传承经典永流传”,接下来,就该写作上场了。体裁不限:散文、穿越、书信体均可;内容不限:写四季景色、对话古人、雅人小语均可。只要做到引用(活用、化用)诗词,为作文增光添彩均可。或许是突然的太宽泛的习作要求,许多同学犯了愁,但从最终交上来的习作看,佳作不少,做到了不是为“引”而“引”的水到渠成,诗词的点缀成为文章中亮眼的珍珠,令人惊叹欣慰。
让语文随时发生,留给学生们一颗热爱诗词和生活的心。当花开,不由得就会吟“……”;雨来,就会吟“……”;生活处处有诗意,你给他们一个引导、一个平台、一次机会,他就会给你精彩。
(后续推进佳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