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自己一个小时来看这本书,却用了八个小时来看,因为边看边回忆,回忆自己的原生家庭阴影。
我想,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救赎,救赎我们自己的一本书。
作者生在开放的美国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传统的父母,有些思想,真的是根深蒂固,深深相信,谁都说不动。
有时候,你无法理解的固执,就像是一堵墙,把你和家人隔绝。
不肯结婚的你和不肯戴口罩的父母,在某一刻,是否惊人的重合?不过都是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观的战场。
而人的本能,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人越多,越自信,甚至在某一刻,竟然都成了自己价值观中心的神,固执、霸道、一意孤行!
而不认同自己价值观的人,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亲人,也会残忍的隔绝她,远离他,并且告诉身边的亲人远离她!
这个被孤立的人,就会想,是不是自己确实是错的,因为那么多人都依靠了那个价值观的权威!然后摇摇晃晃的坚守,最终消耗自己投降,那么这就是一个悲剧,活在别人价值观里的人,就会活成别人的信徒,没有自己的思想,戴上有色眼镜,永远看不到真相!
如果抵抗成功,也是遍体鳞伤,那究竟该怎么选择呢?
全看自己的坚守,全看自己的相信。
当你相信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世界确实是这样,并且会为这样的价值观找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论证。
如果你相信胖的人都好相处,你就会来寻找和和气气长的胖的人,一个个都满足,你就更加确信。如果你相信因果报应,你也会看到相关的消息就记下来,这些记忆不断累积,让你更加确信因果报应……诸如此类,人就是这样,这就是人性。
我刚开始,也很难过很伤心,我和我母亲的价值观不一样,我想要让座,我的母亲觉得我应该自己坐,我很固执的让,换来母亲一系列的责骂,但是,我那个时候有很多价值观相同的同学,所以,我还能支撑,但是从此,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冲突,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我认为母亲错了,母亲认为我不服管教,也是错的,一直到现在,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有冲突。
我小的时候,不明白这是人的本性,我以为我的母亲不喜欢我,我觉得不喜欢我肯定是有原因得,因为大家都说,一件事情,一般都是两个人错了,可能是因为我不好,我的母亲才这样对我。
不过因为我也不喜欢我的母亲,倒也没有怎样自卑,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我的孩子和我小时候一样,有些行为也会让我很生气,这个时候,我明白,不是我的母亲不爱我,而是我的行为让她不开心。
所以,我也就释然了,没有谁对谁错,不过是价值观冲突罢了。
其实,作者就做的特别棒,在感觉危险的时候,先不要表露自己的想法,然后默默的逃离,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是最正确的。
最终的最终,还是要自己拥有足够脱离的实力,所以,当你觉得在一群人里不舒服的时候,那就说明周围的价值观已经和自己格格不入了,这个时候,不要去争论,潜下心,悄悄的拔尖,然后再去惊艳身边的人,突破这层价值观的笼罩,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不是逃离,而是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