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gasun
一生遇到教师无数,堪称人生之师的不多。我很幸运,遇到了。
其中之一是个外教,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华中,教一群中国老师英美文学,这是什么精神?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大概对这段话都耳熟能详,似曾相识。应该知道答案是什么!
你懂的。
因为记载与气纠的一段感情的文字,也因为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老师。
她就是加拿大人,是我2000年在华中师大进修班时遇到的外教Jennifer,一个来自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同一个国度的具有文学硕士学位的二十六岁左右的姑娘。
那会她看样子还没有男朋友呢,那时候,我都三十八岁啦,比老师大了十来岁。但是,在她面前,跟她相比。我真的感觉只有当她的学生的份。
跟Jennifer 成为师生以后,在一个星期二的晚上,Jennifer真的亲自来到我们男生宿舍和我们聊天,而就是这次聊天以后,我们跟Jennifer的师生关系大大的朝前迈进了一步,逐渐变成了一种亦师亦友关系。
记忆中Jennifer是在第一堂课下课后,在气纠的邀请下(可能也就是中国人表示客气的顺口一说而已)光临我们寒舍的。
这令我们既意外又喜出望外,我自告奋勇,跑到校园里的超市买来一箱啤酒和一些花生米。
在路上的时候,我还在盘算,按我惯常的思维在想:一瓶啤酒起码3.5元,七八个人,多少瓶合适,花多少钱对我的钱包更合适?
谁知道,到校园小店一问才知道,武汉的啤酒1.5元一瓶,而且还包括5毛钱的瓶子押金!我大喜过望,如释重负,说,那就来一箱。又买了一些花生米,双手抱住,回到寝室。
那晚我们师生一起饮酒畅谈。
记得Jennifer稳稳地坐在气纠的下床老范的床上(气纠和我都睡上铺),我们寝室加上其它寝室来的人一共七八个人,我、老鱼头、气纠、孙春、松槐、小周、国林等,我们和Jennifer边喝边聊,教学、文学、电影、艺术,以及Jennifer到中国来后的感受,有点海阔天空。
她坦言她来中国后遇到的一些烦恼,比如教本科一、二年级中国学生令她觉得枯燥无趣,不明白学生为何都那么沉闷,不愿意讨论、沟通。
可以看出,她做我们的老师让她有了愉快地感觉,分享到了教与学的乐趣,讨论和沟通带来的畅快。因为我们都是一帮喜欢上课插科打诨的角色,尤其喜欢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貌似玩笑胡闹中体现智慧。
那晚尤其令我感叹地另一件事情是,我们每人基本上都只喝了一瓶啤酒,中间还不断有人跑卫生间。
而Jennifer一直端坐床上,纹丝不动。喝完一瓶,气纠又给Jennifer开了一瓶,Jennifer就这样端坐中军大仗一般,在一帮中国男人的簇拥下,纵横天地,真正的坐而论道,直到夜深和我们告别,她才第一次站起身来。
Jennifer的为师之道令我等在高校任教多年的所谓师者汗颜。当然,我自己是立的住的,只是觉得相比之下,我们依然差别相当大。
对于每一次课后的小论文,Jennifer都一再告诫我们,论文当中引用别人东西一定一定千万千万要注明出处,不要“抄袭”甚至“剽窃”,她用了“plagiarism”这个单词。因为那是犯罪!她说得相当严肃。
看到谁的论文中的某些观点或者论述不像是你本人的,或者她发现是来自某些权威专家的论述,她都会在你的论文这些地方画上问号,或者提醒你注明出处,一次两次你就不敢犯了。也不敢斗胆抄袭别人的东西藏在自己的文章中,自以为“天衣无缝”了!
Jennifer 对待诚实的态度也令我等师者肃然起敬。特别是对待她这门课的考试。她一再善意强调:No cheating!(不要舞弊!)
本来系里大概也知道外教的课一般都要求严格,所以对外教的课一般都采用考查的方式,而不是单人单桌的所谓考试,小教室里考查已经让大家紧挨着,你也看得见我的试卷我也看得见你的试卷了。
但Jennifer依然认真如一,对大家说,即使你不知道答案,尽管问我,也不要偷看别人的或者舞弊!
但是,不幸的事件依然发生了!当然我没有看见,是最后出来的人告诉我的,说Jennifer生气了,收缴了谁谁谁的试卷,谁谁谁哭了!正在向Jennifer请求原谅!
我们都是些当老师的人,为人师表天天挂在嘴上,而在Jennifer这样的老师面前,我们有何资格做人的老师?
Jennifer的学识,睿智,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领悟力,一针见血的分析能力,都令我叹服。
在她的指导下,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肆意畅游,心的领域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拓展。每一次的主题小组讨论都是对每个人又一次全新挑战、展示、飞跃。
记得我的那个小组被Jennifer指定要讲解和分析的作家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识流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及其作品。
好大的一道题目啊。为此,我们小组作了分工,我也专门到图书馆做了些功课。然后在班上,每个小组成员展示各自的Presentation。
轮到我的时候,我站上台的第一句话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死于1962年,他一死我就出生了!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就是福克纳再生。”
全班人哈哈大笑,Jennifer也手托下巴,面带微笑。
我不笑,但心中有底了。我分析了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分析了人物,讲解了意识流在这部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含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在上来之前,同组的睡我下铺的孙春开我的玩笑,给全班介绍我时用了他们给我取的绰号,说:“接下来,由我们的Tough Guy (硬汉)给大家讲解福克纳及其作品”。
我不知道为何他们给我这个绰号,因为我一点都不高大威猛,气纠给我起的绰号是Ladykiller(少女杀手),倒让我好理解,也许他们眼里觉得我让女人敬而远之吧。
但那天,我感受到某种征服感。后来,老师Jennifer给我们这组的评价打分是相当的高。我也把Jennifer写的评语复印了四张,每个人都给了一张,让他们分享,也让他们知道这是个teamwork (团队成果),不属于哪一个人。
是Jennifer老师让我重新走入许多作家的心灵世界,重新认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重新认识自己。
Jennifer除了让我们阅读欣赏书本里平面媒体里的作家与作品之外,她还让我们学会欣赏不同导演通过电影手段如何诠释作家作品的。
在她的指导下,我们一共观摩了Frankenstein(弗兰克斯坦,也译“科学怪人”),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也叫孤星血泪),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
三部电影都是一些新锐导演对著名作家最著名的文学作品用最新的角度诠释新的人性冲突。我的期末论文是Jennifer的命题论文,谈Great Expectations原著与新编电影对比分析的,Jennifer给了我很高的分数,令我颇有点自豪感。
每次看完电影,都要进行细致的讨论,越讨论大家越有新的看法和收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每个人也发现了自己的误读。
在这样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当中,我们曾经迷茫的东西慢慢变得清晰。世界也在我们面前渐渐脱下它的外衣,让我们看得更深,更透彻。
而每当遇到难解之处,老师Jennifer的一两句解读,有时候对于我真得犹如醍醐灌顶!她如此年轻,却有如此深的观察和判断力,如此一针见血,让人叹服。
她让我又想起了十多年前在上海外语学院遇到的我的另一个人生之师,可那是一个睿智的白胡子英国老头了。阅人无数,有智慧,好理解。而Jennifer才二十几岁一姑娘呢!
他们为何就能拥有这样好的这么深厚的启悟能力呢?
这也是为何从Jennifer老师身边回来以后,我就开始在自己的大学里开设了公选课程《英美文学与影视名片(篇)阅读与欣赏》的缘故。在武汉课堂里曾经看过的电影也想方设法买到了,并且列入其中欣赏的名片;也是为何我一定会把福克纳的著名短篇A Rose for Emily(献给埃米利小姐的玫瑰)作为文学名篇列入其中阅读的篇章的原因。
到2007年这门公选课程开设已有六年,虽然选修者众,而且旁听者也无数,每次我都示意那些在窗口伸长脖子的旁听者干脆进来。私下里,也有许多通过这门课程认识人生、改变自己的的学生在QQ上和我谈心,并且寻求帮助。
然而,我依然是越来越疲惫,越心累,越失望。直到期末,我对着那个学期的全体选修者宣布:你们是最后一届了。这门课程下学期开始,永远停开了!
因为我无法容忍自己一个人年复一年的独自“宣讲”,而没有人与我沟通,哪怕问个问题都好;我想起了Jennifer当初教本科生的那种失落感了。我无法容忍文学篇章无人肯花时间慢慢阅读,只为了看部电影,看个故事结局,图个新鲜刺激。
后来我明白了:这是个文学已经死掉的时代。许多人就是冲着3个学分而来,并不是冲着文学而来。
我更无法容忍每到期末交上来的影评或者文学评论小论文,有些都是从网上“抄袭”来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那次Jennifer的生气伤心和失望。
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读到有些明明不会写但是写出了这门课对他产生的影响和改变的感触的一些“不像样”的心得体会,因为他们虽然稚嫩,但是真实,对这样的心得,我都给高分。
我的要求一再降低,直到最后我不跟自己较劲了。
说到作业,我想起了Jennifer和我们照毕业照那天发生的事件。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温和善良的Jennifer发火!一个从河南某高校来进修的帅哥,为何称他帅哥呢,因为他总是西装笔挺,皮鞋铮亮,戴一副无边琇琅眼镜,流小胡子,头发梳得整齐油亮。
因为他时常缺课,经常回家吧,作业几乎没交过。那天照毕业相,帅哥回来了,见到Jennifer就走到老师身边,问Jennifer他的英美文学这门课成绩老师怎么给分。
Jennifer见了他,脸就变了,高声问:“你是谁?我根本不认识你!!!”
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老师这样愤怒而又伤心失望,发生在Jennifer身上更令人难过。
当时许多培训中心和外语系领导都在场。好在气纠过去劝说,总算让Jennifer在与我们分别之前留给我们的是一张永恒被定格的笑脸!而不是因为伤心而最后留给我们一张失望失意的脸。
按我理解,Jennifer是决不会给这样的学生成绩的,给也是不及格。但是,中国人是最会变通的。我敢肯定,最后这位学生肯定会得到他要的成绩。这就是中国国情。
多年以后,这位哥们竟然在一个深夜将电话打到我家里,和我述说离别以来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我的钦佩,溢美之辞滔滔不绝。弄的我有点莫名,我跟他平时并无交往,更谈不上交情。他能了解我多少?钦佩又从何而来?
对于我,我永远感谢这一生遇到的两个好老师。
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一个比我大三十来岁,一个比我小十多岁。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用文学启悟我,我的心智,我的思维,我的眼界,我的行为。他们的确是我的人生之师。
我的生命因为他们的启悟而缤纷多彩。我感谢他们,并且深深怀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