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桐的成长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是考入了重点大学却进入了一个不适合的专业,转不了专业的无奈,偏内向的性格,找不到存在感的大学生涯,虚度在日韩偶像剧的光阴,对未来的迷茫。我时常会想,如果当初选专业时没那么随意,如愿进入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是不是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多惆怅了。回想初入探索阶段,在高考完填志愿选择专业时,确实没有仔细思考后再作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从众心理影响(当时的老师和同桌);而在大学期间,虽然也像林菠萝一样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出于不自信,从不敢自告奋勇去负责活动,没能在社团活动里获得较多成长;虽然做过一些兼职或实习,但也是漫无目的,并没有从中了解到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工作后由于低自尊,又总是委屈自己的想法而迎合别人,喜欢自责自怨自艾。由于忽视了探索期,就这么错过了两个转型期,直到现在还没能够进入确立期稳步前进。
相比于自己没有头绪地思考,课程让我系统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第一部分先是通过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还处于探索期,又进一步分析了探索期缺失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约哈里窗模型,了解到认识自己的四个区域,意识到我应该扩大和发展开放区,活出真我;同时介绍了认识自我的两个方法,一是从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找出共性,二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两种方法我曾经都有尝试过,也认为还算了解自己。第三部分介绍了霍兰德职业性格理论,一开始让我们选择想去的小岛真的好棒啊!好几个小岛我都想去,难以割舍。紧接着介绍了6大职业性格特征及对应的职业光谱,让我对于霍兰德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而课程结语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和自己坦诚相待,不断向内探索,完善对自我的认知。” 虽然课程中一直在介绍各种理论,但也不断提醒我们要贴近自己的判断,不要把自己套入任何固化的认知中,毕竟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