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一次近几年吵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希望成为斜杠青年。
“斜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在工作之余学习技能。他们会在自己的身份上添加更多的职业名称——插画师、视觉引导、生涯规划、小说家、摄影师……这些人称呼自己为 “斜杠青年” 。
那么,到底斜杠青年好不好?
对于这种现象的看法,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斜杠青年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新的职业发展趋势。另一派认为,斜杠青年都是自己主业做不好,才来做斜杠的,扪心自问:你会找一个斜杠的摄影师给你拍婚纱照吗?
重新认识“斜杠”
斜杠是最近2年才在国内流行,源头则是在10年前的纽约。《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写了一本书——《多重职业》,书中称为“The Slash Effect”(斜杠效用),后来在国内被翻译成了“斜杠青年”。
越成熟的人越有机会成为斜杠,一方面他们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一方面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容易迁移。他们的经济实力也可更多投入新技能,同时人际关系更容易变现。
根据Marci的本意,斜杠的标准应该是“拥有2个以上能被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即这个技能至少能达到最低的职业交付水平,也就是能收到钱,最好能达到专业水平,与专业选手有一拼。所以,想成为斜杠,配得上斜杠,就要考验你的“消耗型兴趣”是否能够转变成“变现型兴趣”。
比如说你喜欢摄影,拍了几千张照片,发朋友圈获得了大家点赞,其实很难斜杠“摄影师”。除非有一天有人愿意付钱请你去拍照。
发展多重身份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是有人愿意付钱,证明你达到了一定的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
5种斜杠青年模式
1.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的组合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还在兴趣爱好探索阶段或者兴趣爱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人。譬如,我身边就有很多从事稳定的教师职业,平时喜欢写写文章,于是,工作外的时间就作为讲书人,写写说书稿作为兴趣同时赚个零花钱。
2.左脑+右脑组合
很少听到这种形式吧,这是一种理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发展的模式,例如计算机程序员+戏剧导演。理性与艺术其实是非常好的互补,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开阔的思维,也是互为休息。
3.大脑+身体组合
这种模式能够让人很好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相互切换,能够确保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平衡,例如艺术顾问+普拉提教练。事实上,对于脑力工作者,如果能够发展一个体力劳动的身份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4.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
这可谓是一个黄金组合,也是Marci自己的斜杠模式。这四种身份之间可以形成完美的循环推动,因为写作可以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演讲的邀约也会随之出现,等到经验足够的时候又可以开展教学和顾问的工作。这条路径其实就是知识性IP 。
5.一项工作多项职能型
你不必拥有多项工作或者多个身份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即使你只有一个工作或者身份也可以,但它要求你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能力,需要涉及到不同职能领域,那你也是斜杠青年。因此所有的CEO都符合这个标准,再比如说互联网公司中的运营、产品经理。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0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