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做人要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其中自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品质。自信给人力量,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之中,自信会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每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具备自信的品质。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非常自信,自我推荐,要求前往,最终劝说楚王同意援救赵国。由此可见毛遂是个有信心的人,可以说因为有了自信,毛遂成功劝说楚王,拯救了国家。所以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停下来重新演奏后,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但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非常自信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其实这只不过是评委会设计的圈套。如果没有自信的话,小泽征尔就不会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判断,也不会夺得成功。相反,当一个人不自信时,就会踌躇满怀,失去机会,甚至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的竞选连任中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窃听器。事发之后又推卸责任,选举胜利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自信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所以,我们要对自身的真实水平有一个准确的估测,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妄自尊大。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所以,做到自信,也要有一个“度”。
不仅个人要拥有自信,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也要具备自信的品质。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方面并不完善,很多殖民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许多国家针对中国,就在混乱之时,周恩来总理上台第一句话就掷地有声: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句话彰显了中华民族理智的头脑,打破了美国妄图让万隆会议演变为一场意识形态大战的阴谋。在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自信地发言,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彰显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让各国暗暗赞赏。之后,中国的外交事业逐渐强盛起来,中华民族以自信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至今日,习主席也强调中国人要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见,自信同样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品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进一步发扬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中华大地的中草药运动保障了亿万人的生命健康,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很多人对于中医药文化坚定信心,始终把它发扬光大,才使得它成为中华文化基因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瑰丽成果,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明,但是要想使多元化的文明推动整个世界,使自己更有价值,就要做到自信。
所以说,自信对于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罢,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现在一定要要昂起自信的胸膛,迈出自信的步伐,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