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

就在刚刚,我看完了这一本书,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压抑的,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郁闷,思想也是压迫的,但是又好像本该如此,也许,我浅薄的认知并没有完全。

在温斯顿说出他最终彻底的改变,是在此刻。在广播里传出胜利声音的时刻,他还是他,他也不在是他了。看到这里,我该预料到,那颗久违的子弹,那颗期待的子弹,射穿了他的脑袋。

第一次看封面上的“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理解没有那么深刻,看完书后再看一遍,却发现这几个字有千斤重,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温斯顿表面像爱老大哥,但是他躁动的心和他的大脑是不一致的。“世间的一切都被掩没在这阴暗的现实中,在里面待久了,最终你连今夕是何年都不敢确定了。”这种虚假里套上虚假,也就变成了真实,但是他依旧是顺从自己的心的,那些思想并不会钻入最深处。我想,哪怕他看到那些狂热的场面,那巨大老大哥的脸,依旧有保持清醒的时刻。“在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对手不是迎面的敌人,而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他依旧终于自己的身体。


奥布莱恩说“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会面。”

第二部分,温斯顿觉醒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而不止是意识。他想要打倒老大哥,他和朱丽亚在小树林里,在没有电屏的小屋里尽情的享受着,打破纯洁。仿佛给党重重一击,进行的是一次政治活动。他们相信,即使逼你做任何事情,那些东西都不能钻入你的脑子里,而最后却钻入了,多么的讽刺和悲凉。

“战争即和平”战争的本质是毁灭,战争不去关注和谁打,哪一方胜利了,他们毁灭的目标,未必是人命,而是劳动成果,毁灭掉剩余的价值产量。一种持续的战争状态可以维持这样的目的。而这样的状态下,可以消耗掉劳动力,底层人民没有机会变聪明,但是他们依旧活在每年都在进步的“真相”里,这也就保证了和平,上等人要的和平,下等人要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就是永久的战争,永久的战争也是永久的和平,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依旧不会改变。

“无知即力量”。用“双重思想”让一个人思想里中同时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观点却又能够完全都接受的模式,让有意识的进入潜意识,然后潜意识的接受它,认为它是常态。

第一次看到这些既矛盾有结合到一起的词语,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呢?猜来猜去,终于在第二部分揭开了谜底。

温斯顿和朱丽亚都死了,但是他们没有疯。


第三部分他们都被发现了,在隐蔽的小屋里,藏着电屏。

这是一场思维与心灵的彻底“净化”。奥布莱恩和温斯顿终于在没有黑暗的地方会面。是真的没有黑暗吗?还是本身就置身于黑暗,所以没有黑暗?

当看到温顿斯在一个情节里见到奥布莱恩的时候,是感激涕零,犹如见到天使,我就知道,离结局不远了。那个“死亡”的结局,那个开始爱上老大哥。痛恨过去的自己患有“离经叛道”的思想罪,它本身就是一种死亡。

最后朱丽亚和温斯顿都活了,但是他们都疯了。

我依旧对奥布莱恩充满了好奇,监视了7年,挖掘了温斯顿最后的灵性,却也彻底的让他被驯化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参与编写这样的书籍,在相反的道路上狂奔,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所不知道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乌托邦一词最早提出的人是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后空想社会主义创造人托马斯...
    子淵_1c9c阅读 1,684评论 2 4
  • 知道这本书还是从王小波的杂文集中知晓得,他是王小波极力推荐的一本书,对王小波的整个人生和思考都具有极大的启蒙思想作...
    小柒儿sweet阅读 1,047评论 1 0
  • 重重监视下的人们,被统治者洗脑,老大哥说: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人民和他一起高歌~我...
    不羽阅读 841评论 0 0
  • “多一个人读一九八四,这个世界上就多一个自由的人”。 这是《一九八四》书封上的一句话,在阅读前几页时,大概就能感受...
    PfeifferX阅读 11,416评论 3 7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7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