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忙碌碌一天,躺在床上才想起今天的晨间日记还没有完成,那就静下心来过电影式的回忆一下今天的课堂吧!
近段时间发现我们伊川小学课堂上在推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方法,说心里话,对于余老师的板块教学模式,我虽然之前多次在实小听过余老师的弟子们讲过的公开课,也听过余老师自己执教的《鲸》示范课,以及他做得精彩讲座。但始终不敢去尝试,害怕“东施效颦”。昨天已经把《青花》这一课用两个课时讲完了,貌似把教学任务也完成了。这一课写得很美,可我总感觉没有把这一课的美点讲出来。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趁着今天早读时间,我带领孩子们美美得把这一课重温了一遍。
首先,我抛出问题,告诉孩子们这一课写得很美,看着孩子们一脸疑惑的表情,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话中父亲说的一句话‘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再看最后一段话中的这句话‘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你发现没这是作者在前文埋下伏笔,结尾揭开了谜底,这就叫前后照应。作者用笔真是巧妙啊!你再试着读读其他的段落,看一看还有没有作者行文的巧妙之处?可以是标点符号,可以是整段结构,也可以是词语运用。”经过我这样的点拨,不一会儿,孩子们找到了这篇文章的好几处“美点”。比如,修辞手法运用之美:设问句巧妙过渡之美……特别是何知远同学找到的第8段中这句话:“终于,有一天,我在破碎的瓷片中找到了一片,它竟然和那瓷瓶上缺的那片青花完全吻合!”和第15段中这样一句话:“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这两句话在不同的段落,却有四个相同的字出现在段落结尾,并且都用了一个叹号。说明“我”当时的激动愉悦心情。听了何知远同学的分享,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特别激动,不由得发出感叹:孩子们的潜力无限,只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课堂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启发,让学生发现了语文的“美”,这是不是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这算不算是余映潮老师倡导的板块教学中的“赏析美点”一个小小板块?我在不断地尝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