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麦子聊读书的事儿,说到“鸡血”这个词,然后今晚在听麦子讲关于“入学能力”的课程,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也是个很“鸡血”的妈。
平日里,实在看到也听到太多各种“鸡血”爹妈了,每天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班,随之也出现了很多靠刷题提高成绩的鸡血娃。我和娃爸一直会因为国内的教育环境陷入深深的不安,怕我们自己将来有一天也会变成这样。
“鸡血”这个词一直被我们视为贬义词,但其实仔细想想,那些给娃报各种补习班的爸妈,只是用错了“鸡血”的方式而已,他们只看到了靠补习,靠刷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毕竟,在“成绩”说明一切的这个大教育环境下,这也的确可以迅速满足绝大多数家长的需求。但是,谁也没有去关注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能力”,孩子的入学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你的孩子都有么?有多少呢?大多数家长都喜欢评价孩子,但其实并不具备评价的能力,他们只是在转嫁自己的焦虑,他们只关心眼前光鲜亮丽的“成绩”,而不去关注更本质更深层次的“能力”。就好像,你的孩子哭了,你着急的要去制止他,各种恐吓各种骂,表面上看来孩子是不哭了,但内心的情绪呢?永远的被积累了下来。
用麦子的话说:真正的“鸡血”是家长首先要提前去了解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他需要有的一些能力,包括认知上,思维上和行为上的。所以每个当爸妈的都应该提前学习,了解他,理解他,才能更好的尊重他。
这才是正确的“鸡血”,才能让孩子有尊严的开始他的学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