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的文字,繁华厚重,格局开阔,气象万千,有返璞归真的处子情怀,如“我养的一只绩佳婆婆入夜果然也叫起来,一样是那种金鼓夹丝弦之声,又繁华又爽朗。但是我因为待它好,开出笼来看看,给它飞走了”。
我以为好在后两句,有一种天然烂漫的情怀在里面。好的文字如同种子,能在不同的心境土壤生根发芽,伴着时光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他的文字就有这样的好,使正在读的人,时时地生出一种静待花开的虔诚来。
读好书犹如参禅,初见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沉浸其中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及待走出来以理性观之,才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因初见先生的书,又有许多地方不懂,所以只是沉溺于文字,思想脉络更看不分明,无力宏观把握,只能微略分享文字散发的香气而已,对于那无限春光,只能在悠悠时光里,心境辗转处方能细细体味。况杨照形容《今生今世》为“一座庞大向度,深奥结构的存在若隐若现,文字只是勉强露出的冰山尖”。故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传,而是中国民间,江山有思。
记得庆山在《素年锦时》中这样写道:
“一个老人写童年时候听到一段横笛,“这时有人吹横笛,直吹得溪山月色与屋瓦皆变成笛色,而笛声亦即是溪山月色屋瓦,那嘹亮悠远,把一切都打开了,连不是思心绯徊,而是天上地下,星辰人物皆正经起来了,本色起来了,而天上世界古往今来,就如同银汉无声转玉盘,没有生死成毁,亦没有英雄圣贤,此时若有恩爱夫妻,亦只能相敬如宾。”
这般富足而坦然的性情,不经历几番沧桑又如何会风清月明。对美好的文字,阅历过浅的人阅读是种浪费。撇开一切外界是非,他写的字是有大美的。到二00六年他刚好一百岁,早已故去的老式中国文人。此地没有人纪念他”。
今天看到《今生今世》,才知那位老人是胡兰成。是在韶华胜极这一章中,题目叫《暑夜》,地点是浙江嵊县的胡村,胡兰成的故乡。他半生飘泊,对故乡有思无恋,唯将溪山脚下的村子形容的这般豁达明亮,现实喜乐,山上羊叫,桥上行人,桥下流水汤汤,万姓人家皆在日月山川里,自有一种远意。连母亲的叫骂竟也是“天然妙韵”。
胡兰成自四三年三月开始写今生今世,至四八年三月写成,当时不过才四十二岁,已然是沧海桑田后风过无痕的清清朗朗。文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处处有光明与欢喜。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虽是颠沛流离,却以翻转生命的姿态,欢喜的笔调总结和反省一生,在其笔下,一路展开的,尽是悠悠人世的美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