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心怀各种美好的愿景,与我的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去往南京的学习之旅,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车上和张梦醒老师聊聊往届的素养大赛,感叹人家的教师综合素养,非一日之功啊!怀揣着欣赏和长见识的态度一路聊着,此刻聊着似乎有些远,哈哈一笑,打开手机开耍“成语小秀才”,张老师被成功吸睛,“这个小游戏不错,既解闷,又可以积累词语”,“我们真是好学生,玩都不忘本,哈哈”……
不过后来我“叛变”了,又跑到最后和没睡着的人拉呱去了,聊一路美景,聊家庭孩子,聊工作自由,边聊天边看景,心情轻松多了,这是在家里享受不到的,所以我不愿意就这么睡着了……一路聊着,看到了满天桥的爬山虎,看到了绿化带处的美丽花朵,美极了!有人说“南京的植物都是自由的”这在后来也是有验证的……此景正好迎合了当时自己的心,爽极了!
历时四个多小时,我们在小韩的迎接下到达了宾馆,一切安排妥当,住进房间,打开窗帘,逼近眼睛的是美丽的夜景,星星点点,五彩璀璨,那一刻,我的心里:南京是最美的,明天是很值得期待的美好!
2019年4月27日―28日
时隔四年,又一次来到“七彩语文杯”素养大赛的现场,和第一次的惊叹与惭愧相比,这一次的感受平和了很多,也更多了份理性和思考。
素养大赛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朗读展示、书法展示、才艺展示、课堂教学展示(30分钟)和知识答辩。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彩纷呈,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在尽力地展示自己,这就是一场教师素养展示的盛会!相比之下,自己平时的小懒惰和无欲无求真让自己无地自容……所以感谢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感谢每一次的外在逼迫,让自己不安分起来,这才能想着动笔反思自己,接下来请容我不成熟地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1、朗读的启发
首先,朗读的前提必须要有标准的普通话,你得让听者知道你说的是啥,得让别人懂,所以练好普通话,责无旁贷!其次,朗读者不论音质,不论长相,只要你能读出完整的形象,完整的意思,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当然标点符号不是停顿的唯一指挥(现学现卖),也要有情感连贯性!最后,读句子要读层次,读意思,朗读就是传听达意,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也就能读准重音和节奏了,不是硬生生地在那读。所以当佟雅坤老师朗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那一刻时,我似乎更理解了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的和谐之美,于是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2、观粉笔字书写过程的感受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我觉得这是对书法人最好的诠释之词,坐在席间替书写错误的老师紧张的同时,也替他们和自己反思了几点:首先必须得有真本事,真本事必须点滴积累,做到细致;其次,有些本事绝不可急功近利,必须有淡泊心态,方可在任何场合不紧不躁不犯错。附上粉笔字内容:
荷叶参差卷 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 岁月任渠催
3、才艺展示环节
与其说我欣赏的是他们的才艺,不如说我更看重的是他们表演才艺时的那份自信和享受,爱死了那个会耍剑的女书法家,想象她的生活该多美妙!同样作为教师的我们,虽才艺不是必修课,但不断地让自己的生活丰满起来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学习才艺也是势在必行啊!
4、课堂教学环节
在欣赏这个环节时,我觉得我的状态是过山车似的,起起伏伏,听到最后晕的排山倒海,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了,也不知道评委眼中的好课到底是怎样的了……
听完前三位选手的课时,我跟杨老师在说:为啥我有点听不明白呢,感觉思路不清晰,以前的课我是听过的,参赛课时间只有30分钟,老师为了求稳基本上都会按常规课来上,让听者一目了然,但是这几节听下来,觉得很失落,很不解;于是请杨老师帮我找理由:也许因为课改,他们都在追求对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训练;也许组委会定的内容有指向性,这是新课,也许我们的教学方式落伍了……设想了很多理由都没能说服自己,还是看看第二天的老师都怎么上,再下定论吧。
第二天的十节课,好像又把自己带回到正常轨道来了:教学中随文识字,书声琅琅,解决字词,注重书写和朗读指导,让学生圈圈画画,写出心得体会,关注表达训练……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甚觉得熟悉,这好像才上语文课的节奏,心情慢慢归于平静的状态,直到13号姜峰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又开始不淡定了:他从课题的“小”字着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字藏在文章的角角落落中,找一找!很特别的导入方式,不一样的视角带领学生学习文本,可以说是思路清晰,环环紧扣,满堂彩,就是在文本最后的价值取向上,我觉得很有争议:怎么小女孩死去倒是幸福的了?这不明明是一件悲惨的事吗?后来去找邵老师、张老师问,每个人都是各有说法,似乎懂了些,但还是没整明白老师的上课意图……期待专家点评
2019年4月29日
因为昨天的疑惑,因为对选手表现分数的关注,所以今天上午特别期盼最后一位选手的课,也特别期盼收尾时专家的点评,以求证一节好课的标准。
很快结果见分晓,那个执教《卖火柴的小姑娘》的老师获得了最高分,是特等奖第一名,是位新疆的老师。而我们看好的江苏老师却只得了一等奖,虽然质疑不断,但想必其中是有缘由的,后来在专家的点评中我一一释怀了:一节好课必须要有以下三个点:
1、心目中要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的老师控制欲很强,用自己极富表演性的语言和神态诱人而套,没有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让课堂缺少了灵性和活泼。任何形式的课堂,都是为孩子服务的,课堂应该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扎实可行!
2、心目中要有文本。每一篇都是血肉丰满的文章,它们有形有神,形神兼备,所以在评委眼中“一滴水见太阳”:教学过程要处理好文本的核心问题,心中要有全篇,要有整体把握,比如《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的核心地方在于鱼游到了心里,在于青年的胸有成竹,而不是执教者费了很大功夫在说青年的画技是如何高超,一节课围绕“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谈感受、谈表达,显然没有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我这才恍然大悟。又如《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最好的执教方法就是顺从作者的思路去教,由各种各时的景美,一路欣赏,最后总结它的独特迷人。这原本水到渠成的事,你非得这儿品一品,那儿看一看,就显得有点乱……
3、教学设计要指向发展学生素养。每一个环节都要统筹协调。这其中又包含五个方面:(1)素养型目标(2)真实的情境(3)合适的任务(4)有序的活动(5)品味和感悟
比如说执教者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借助于李大钊刘义92周年纪念日这个真实情境来引出文本,就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渗透,挺好,如果能在课堂结尾时再进行一次集体缅怀,也许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再一次升华,印象会更深刻。
再比如,有的老师在随文识字环节追求统一,课文学的好好的,突然来个生字学习,切断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不利于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所以专家建议教学不要以知识为纲,而要以素养为纲,为我们指名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对于我们欣赏的那位江苏老师,他执教的《望月》虽没有得到最高的分,但评委是很欣赏的,整个教学中,他以读代讲,让学生读中体会,没有花样,却很扎实有效。汪曾祺老先生就说过:“平淡朴实语言中欣赏其中之美妙、之味道”,一节好课就应该是朴实教学之中见学生之得。
两天半的学习是马不停蹄的,是收获满满的,所以我竟没有想家竟没有想儿子。学习之余,还和小伙伴去充分地感受了南林大学的自由生活。
学习之旅圆满结束,回到家,放下包袱努力朝一个有自我、有个性、有想法的老师发展,任重而道远……最后感谢学校给予我的学习机会,人必须要走出去,接受新事物的刺激,唯有刺激,才有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