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佩服一种人——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往往能够打破常规的思维禁锢,用一般人想不到的巧妙方法解决问题。
公司的上一任总经理刘总,我接触并不多,但是仅一次,就足以让我印象深刻。在工厂检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两种直径不同的填料(球状颗粒)分开,取其中的一种来使用。一开始我们的办法是,手工挑拣,后来又想要找农民的家用筛子,未果。正在困惑中不知怎么办时,刘总走过来看到了,马上出主意,将废旧的电机风扇护罩拿过来用。护罩上有均匀的圆形孔,孔径正好介于两种颗粒的直径之间,这样下来,效率提高了很多。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为什么别人能想到,而我却想不到呢?如果我也能在类似的场景中想出类似的办法,是不是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话句话说,领导之所以有更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因为他们更能抓住事情的本质呢?
细究其原因,根本上是思考质量的差异。
对于从混合物中筛选出其中的一种物质的问题,最差的思考结果是用手一个个挑拣,这是不动脑子的思考结果,费时费力;第二是找个筛子,但是在当时提到筛子时,我的脑子里只有自己家里那种长方形的筛粮食的筛子,这就把思考结果局限化了,事实上有各种形状(比如圆形)、各种场合(比如工业用筛)下的筛子;第三种是高质量的思考结果——找一个类似筛子的东西,即,是不是筛子不要紧,只要有到筛子的作用就行。
对比这三种思考结果很容易发现,高质量的思考结果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自然能够产生出更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开放性的思维,赋予了一种物质多重属性:风扇护罩在电机上是作为护罩使用,但它还可以拥有其他属性——有均匀的孔,可以作为筛选工具;有底面有边框,如果把底面铺上纸(或任意实面),则可以作为容器使用;将底面朝上倒扣过来,它就变成一个歇脚的板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笑来老师讲,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就是他的脑子里有没有足够多必要、清晰、准确的概念,且概念之间有没有足够多必要、清晰、准确的联系,聪明人的办法多,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同样的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发挥它的不同功能。
让我们举一反三吧!手机除了可以作为通讯工具、搜索引擎、备忘录外,还可以当做镜子、尺子(如果你知道手机尺寸的话)、暖手宝等等。
当我尝试给一件物品想出更多的属性的时候,它便在我的大脑中活跃起来,通过不断地思考各类物品的根本特征,给一种物质增加越来越多的标签。保持开放性的思维,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少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