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读过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一定就明白什么意思了。没读过也没关系,我来简单给你复述一下。
有个人在很小的时候无意间从神仙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告诉他,他会遇到一个穿绿鞋子的女孩,两人会恩爱一辈子。于是他开始环游世界,决心要找到那个完美爱人。他盯着每一个女孩子的脚,希望能够遇到那个穿绿鞋子的女孩。他也曾经遇到过喜欢的女孩,也有女孩爱慕他,可是他拒绝了所有人,只因为她们没有穿绿鞋子。最后,他孤身一人直至终老都没获得真爱。
看到这里,你会唏嘘吗?那么反思我们自己呢?当你遇到完美的甚至是神仙写的书时,你会按部就班完全遵循书里写的那样去“完成”你的人生,还是你会给喜欢的女孩子送一双绿鞋子,创造你的人生呢?
《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这本书里讲到了三种人生策略:遇见、定位和创造。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是“遇见”型人生态度,做选择基于感觉的判断,高兴时随心所欲,不顺时吐槽社会,无力改变现实,那就不停地改变选择。
那么,“定位”型人生呢?持有这种人生策略的人一般都对自己有较深刻的认知,会为自己规划好方向,对自己的人生较有把控力。可是,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你确定,你能有基于宏观视角下高瞻远瞩的能力规划好自己几年甚至未来十几年几十年的人生吗,如果事情不按照你规划的方向发展,你会怎么做?
你愿意创造自己的人生吗?“创造”型人生其实要求的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和不间断的探索,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和更了解所处的环境,才能挖掘出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做自己人生的master。
有人说,我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做事情喜欢提前规划。说实话,我也是这样的人,我享受那种盯着终点奋力奔跑的感觉,所以我会在我大二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要读研,读博,当高校老师。我也在一直这样努力做着,本科成绩优异,研究生专业课也都很不错,可是,我慢慢的发现,我并不喜欢做科研,我的兴奋点不在于写论文。经过研一一年的焦虑与不安,以及对于自己更深层次的反思,我放弃了读博的想法。开始打开自己,参加社群,订阅优质课程,借助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分享,更多的去了解这个动态的社会。盯着终点一直奔跑,固然心理更有安全感,可是也会错过沿途的风景,不是吗?我现在更愿意做一个“创造”型选手,而不是通过“定位”的方式自己我捆绑,保持持续学习的姿态,去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轻易放弃自己的规划,朝秦暮楚。我们要在对自我的持续探索中,发现新的视角,去过更多元的人生,计划还是要有的,只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一直在路上,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