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老马参加了个比赛,省赛选拔进国赛,载誉而归,国赛二等奖。
学术类比赛,被一个焊工获奖,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庆功宴就俩人,我跟老马。难耐心中的好奇,就借着酒劲直截了当地询问了一下。
老马没有急于回答我,卖个关子,反问了我一句:“你知道我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我多长时间没有参加过酒局,没有和同事朋友出来吃过饭么”?
说完,干了一口酒,红光满面,看出情绪激动的同时,还有一些自豪:“三年,我至少有三年没有过娱乐活动了,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每周日下午陪我儿子打篮球,其余的时间一直在看书”。.......
后续还有很多话,无非是些看书、学习过程中细节的描述。
酒足,饭罢,散场,回家。
路上思绪一直在翻涌,总觉得好像抓住了什么,又好像没有抓住什么具体的点。
直到有一天,看了个很新奇的理论:果因论,大致的意思就是要以结果,去判定原因是否重要。
打个比方,努力工作不一定会加薪升职,但是加薪升职的主要因素,肯定有努力工作一项。
老马学习,断了社交,可能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取得成绩了,肯定是离不开他之前的努力。
二、
可能会有人会怀疑;一个比赛而已,作为一名国企一线操作者,还能给你厉害到哪去?拿了名次又能怎么样?你一个小白人能做出什么文章来?就算是单位给你一次奖励个千八百块,能解决问题么?甚至更有甚者会恶意猜测:暗箱了对不对?又是内幕对不对?
不做辩解,各有结论。
起初,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有很多疑问和好奇,不过我们看看老马的后续。
去年年底的最佳先进工作者荣誉自然不必多说,奖励和职称的晋升也不必多说。
转折点是今年夏天,单位突然重视了这种学术类比赛,进行了校企联合培训,好巧不巧,老马被选为本地重点大学的讲课教师,教什么呢?更巧了,老马要教的,就是他之前天天熬夜苦读,呕心沥血去钻研的那门学术,并且成为了常驻教师,主做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毕业实践论文指导,顺带提一嘴,一节课的指导费用,相当于我们三天的工资。
这就完了?还没有,老马现在偶尔会出差,为别的中小企业做技术指导,一天的指导费用,相当于我们一周半的工资。
直至目前,老马每天下班以后回家仍然要看书到半夜。
看到这会不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也太巧了不是?怎么就那么巧?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任贤齐的报道,其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机会每天都会有很多从你的头上飞过去,关键看你有没有准备好,去跳起来,抓住他。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时刻准备好的人,抓住了机会,都会被外人看起来是巧合。
还会有人说:你这是在教唆我内卷。
别误会,没那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奔跑的人,是多么有吸引力。
三、
职场如战场,更何况是从业以十年起的打工人们更是深有体会。年老体衰,升职无望,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劲,谁让岁月是把杀猪刀,谁让社会是个大染缸呢?谁让我就是一俗人呢?
对,我们都这么想,但是老马不这样想,跟老马类似的人也都不这样想。
不想面对一成不变直至退休的工作,不想人生就此落下结论。
所以,老马选择了继续奔跑,大多数人可以想象一个画面:三十多岁的国企一线焊工,白天工作,下班回家,得哄孩子,得有正常生活得业余活动,还得照顾亲戚走动,晚上自己再熬夜苦读,不贴切,不只是要看,还要钻研进去。
记得曾经领导跟我聊老马时,说过一句判语:老马的路是自己选的,他想改变命运,取得成就,就必须要经历折磨自己的过程,不要同情;但如果他有一天成功转型了,达到了你们没有达到的高度,也不要嫉妒,那是他应得的。
老马没啥文化,但是总读书也会冒出几句经典语句,也是之前庆功宴分别时候跟我说的一句很常见,很有鸡汤味儿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今年老马又参赛了,获奖了,我在某宝上定制了一支笔,刻了8个字: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致敬老马,致敬一切在努力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