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末,新年到了,回家乡的计划仍然搁浅,我已有一年多未见母亲。
再一次隔着荧幕给她说“疫情好些就回去”的空话,而当时,我内心还是相信疫情怎么着都能在年中的时候结束。
而这一切并没有实现。
整个2021年我们都在等待中原地不动。
戴口罩成了日常,虽然这一年已没有上年的口罩荒,但看着新闻里的确诊人数,检查家里的存货和存粮已成为习惯。
每天外出都只露出两只眼睛,报考的课程也是时而网课,时而面授,疫情结束之期未知,内心虽没有绝望,但期待却是少了许多。
我们仍然相信它终有一日会消失,然而夏天时疫情又突然猛烈反扑,在一阵慌乱中我们又在盼着年末。
日常就是工作邮件和安排儿子的日常,后者的比重越来越多,也努力找一些其他的事情去平衡,想在世界停顿的时候给自己些成长的空间。
但工作中同时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事情无法亲自到场处理,造成了许多的不便,内心十分地焦虑。
那个秋天我会在送完儿子上学后去晨跑,一个人慢慢地在跑,静静地想一些事,释放掉一些或好或坏的能量。
三年来,跑步是我唯一能坚持且自发想要继续的事情,其他那些锦上之花,都无法长期占据生活的主导,但也不妨碍它继续在某个瞬间绽放。
开始写文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9月的某一天,我刷到了一个写作训练营,就报名参加了。一个月左右的写作课程很充实,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释放能量的渠道。
课程结束后,我将几篇文章都做了整理,两篇写得较为满意地上了平台稿。这让我有一些成就感。
但我知道这并不代表我的写作功力就很好,要知道这两篇文章都不是那么轻易写就的。写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输出必然就要有输入。
于是我在阅读APP里找许多免费的电子书籍看,这感觉像是重新打开了曾经上学时想要进去的那一扇门,而我与之错过良久。
许多曾经想看而未能看完的书籍,我都找来看,刚开始看的时候,想法很多,甚至觉得每一本书都值得仔细研究一翻,也写了很多的读书笔记。那样的输出是很自然,很快乐的。
但到了一定的时间,我觉得不够了,不是书不够,是时间不够,我太贪心了。
生活中确实有许多我们没有弄明白的事情,书中并不能完全告知我们,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再怎么理解充分也是不深刻的,所以此刻的煎熬是真实的。
在疫情还未结束的第三个年头,我除了每天送儿子上学,跑步,做家务和处理邮件(很庆幸工作算是轻松),我多了一件日常,就是写日更文。
为了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更用心地生活着,仔细留意生活中的小点滴,小碎片,这些都可成为日更的内容。
有时是灵光一闪,有时是碎碎唠叨,有时则真的无话可说。
但我还是想要坚持这件事,这段疫情送给我的时光,不想只是虚度,也应该留下些什么,即使碎碎念都好。
除了读书,看电影这些外来的刺激外,我更留心自己的生活,周边的环境,手机里的照片与日俱增,因为那些都是我觉得很好的一切,值得留下来回味与分享。
对四季的轮转更为敏感了,有时会特别留意捕捉那些微妙的变化。
这样的四季变化,自然界的色彩交替,用文字表达感觉远远不够,我想用画笔画下来,但能力有限,只能用手机拍下。
那些我听到的动听的声音,文字完全表达不清楚,手机录音也差些意思,只有由耳朵听到,传递到头脑中,心坎上,然后被触动的很个人的理解。
我深觉,人类的表达太有限了。
此时此刻,我仍在努力想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这是一场长期的战斗。
就这样每天与它胶着着,不知道可以持续多久,不知道最后能成为什么样子。但当下,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的坚持。正如我坚持着努力生活,努力成长,努力与疫情一争长短。
也许现阶段我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它在我人生中的意义,所以在无知无畏中坚持着。但我想生活最终会给我一个答案。
也许就在某一天,我就突然明了。那时,我可以对自己说值得。
生活还在继续,世界也没有停止运转,我们不能等到疫情结束才开始生活,因为我们一直在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