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保持读书的习惯?我看过很多成年人,小时候用课本掩护偷偷看小说、读故事,现如今有大把时间,却对此嗤之以鼻了:“反正都是胡说八道。”而有一些成年人,为了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坚持还把书放在手边,却坦诚道:“读书是需要心境的,现在很难静下心来读点书。”
我被“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洗脑了许久,再者曾听闻祖父用造房子的钱买《山海经》,重病中还在读《红楼梦》的事,尽管被家人诟病,却在我心里埋下了颗读书种子。
前几年看书,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历史不了解,就去扫个盲,心理学想学习,就去多读些。
今年我尝试,是为了改变而看书。大家说:“道理知道很多,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经过我在2021年的实践,若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所知道的道理还没有转化为认知。
现在就来推荐两本能够改变认知,从而改变生活的好书。
《跑步治愈》是一本讲如何开始跑步,并逐渐成为一名终身跑者的书。我以前也看过《跑步圣经》这样的马拉松泰斗的著作,但是翻译过来的文字让人觉得拗口,书中对应的场景也与国内情况不尽相同,故而代入感不强,很难催使产生跑起来的意愿。《跑步治愈》是张展晖教练的第二本书,它更像是回应很多人对跑步产生的疑问。书里从脑科学解释跑步产生多巴胺,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让人保持好精力,这就是跑步本身就能带来的奖赏。控制心率的跑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避免了有些人一运动就累,一累就生病,一生病就停,一停就体质更差的尴尬死循环。书里还提到运动心理学,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过花钱办健身卡后练了没几次就放弃的,为了表示花的钱很值,每次锻炼都突破自己的极限,把自己搞得特别累。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是不需要刻意动用意志力的,跑步本身带来的积极情绪和控制心率的跑法,会让人每次锻炼外之后都是神清气爽,主动计划着下一次的锻炼。
《断舍离》是已经出了好几个系列,山下英子第一版的《断舍离》我就研究并且实践过,当时对书中那个游泳池的比喻影响深刻,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游泳池,源头在进水,出口在放水,我们的人生才能够保持一池春水的鲜活。大多数人要么源头疯狂进水,要么出口凝滞堵塞,要么二者皆有,才会导致身边充斥着物品的臃肿状态,物的状态直接影响到人的状态。游泳池隐喻深深印在我的脑中,从此我很有意识的管理着购物(进水)和清理(出水)的环节,生活方面清爽许多。
这次我看的是《断舍离 身心篇》,说实话,我的断舍离实践仅在购物和一年一次的大扫除中发挥些作用,在我的工作场景和生活日常,还没有触及到。我能够很明显感受到工作环境中的压迫感,气息不顺畅,起码那种清爽的感觉迟迟没有在我工作中出现过。去年我总觉得是缺什么,所以诉诸于外求很多,甚至想着未来就会有好的吧,然而并没有改善。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明白断舍离的根本是对“现在,这里、我、活着”这些事的感恩,所以我盯住办公室和家里我最不想碰的两块地方,开始了持续一礼拜的整理。
办公室里,我整理出很多文件,上面的内容是我当时一直没有关注的,无怪乎不能出彩完成。当我四处求助的时候,就应该坐下来看看文件,研究清楚工作的脉络,结合实际,找到适应的切入点。求而不得,答案就在我的办公桌上。手头堆了好多杂志,内刊和工作相关的杂志,总想着有空就研究一下吧,却从来没有从这里面吸收过什么营养。对于一个写东西的人来说,要有足够的浸润,才能有相关的产出,而如何积累素材,如何内化别人的东西,是我需要思考的。或许可以借鉴研究生时候看到导师积累论文的习惯,拿一本专门做摘抄和积累。
家里客厅的几个储物柜里和茶几上,堆满了帆帆的玩具和学习资料,利用率却不高,我收拾起来才发现,英语、编程、科学、美术,网课的资料都堆满了,很多都没有打开过。我们处于一个资讯、信息过剩的时代,网课宣传充满了焦虑,仿佛你的孩子什么都要学,不学就废了。停下来看,孩子真的需要这些吗?他真的能够接受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