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寄语: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总想着弥补短板,做个完美的人,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连自己的优势也失去。
单位里曾经有个名牌大学生,业务能力很强,但是不擅长人际交往。在同龄人开始升职加薪后,有点焦虑,也开始经营人际关系。
我告诉他,你的优势不在于此,不如深耕业务,做出一番成绩,用成绩说话。毕竟,任何时候,单位里都需要真正有能力,能干事的人。
但他并没有听进去,而是开始应酬交往,硬着头皮请客吃饭,奉迎领导。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认可,反倒暴露了自己的劣势。
比如一杯酒下肚就脸红,有次喝多了,甚至吐了领导一身……所以,多年过去,他依然原地踏步,看着别人升职加薪。疫情发生后,单位裁员,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短板,不断完善长板,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沈从文小学文化,却因为深厚的文学修养,被聘请为北大教授;
杨丽萍不会做家务,但出色的舞蹈天赋,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舞蹈家;
史铁生双腿残疾,却凭借过人的毅力,写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
很多时候,与其花精力去治愈自己的某些“顽疾”,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真正厉害的人, 都具有“长板思维”。
很多年,我妈妈的顾虑就是没有让我有做家务的能力,结婚时候,我和老公生活,刚开始像过家家,切胡萝卜会切到手,后来我选择那种可以不太需要刀工的家常菜,比如手撕包菜,平菇,如果做鱼和肉,找帮忙收拾的摊主买,甚至他们会问,肉是红烧还是小炒肉,还是做汤等...鱼也一样的红烧清蒸还是什么做法
活到现在,我觉得看清自己不擅长,接纳对我来说是第一步
后来生孩子了,我学会了做辅食,做一些孩子喜欢吃的,居然第一次就学会发面,俩宝宝喜欢吃包子,饺子🥟每月都会做一两次
那时候,很多朋友圈里的妈妈说鲁老师做的都不是正餐
我笑着接纳,和我老公说说明在点心方面已经有特点了,下面就精进主菜烧制技能了
再后来,婆婆每年有半年
能够给我带孩子,我做的是责任划分,婆婆负责做饭和洗衣做卫生,我每月给她攒1000零花钱,把我不擅长的承包出去
像自己妈妈一样,接纳它的唠叨,及时调整,让她愉快轻松
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时间精力用来创造财富,读情商,销售等的书,让我的价值更大化,有能力持续支付“责任承包”的费用
情感上尊重,物质上该付出的不短缺,是我处理“短版”的方法
今后,我要在团队中,识人,分工,赋能,鼓励行动,盯紧目标,一切服务结果[微笑]
感谢徐老师的启发
生活需要经营,更需要思维模型的指引,今天的长板思维,让我更加清晰,方向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