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助推》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是我在2018年学习的第一本书,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解读:一是助推提出的前提/背景是什么?二是在运用时,有什么限制因素/在什么场合下才能运用?三是助推怎么定义?四是助推该怎么运用?五是如何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让书中的内容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一、助推提出的背景/前提是什么?

1、 人们在自己进行选择时,并不一定总靠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指能够理性思考,并能做出最优选择的一类人),在很多时候,人是有限理性的。

2) 人们做决策时是有两套决策系统,一个是理性分析系统-深入分析,权衡利弊后做决定。一个是直觉系统-依据各种经验、直觉做判断。在遇到从未接触过的问题时,常常是靠直觉来做决定。这些决定并不一定正确。

基于上述的原因,作者写本书就是为了解决:既然人在自己做决策时,并不总是正确,如何帮助人们更好的做决策。

二、 本书所讲助推,主要指的是什么?

首先,作者提到对于如何帮助人们做决策,学术上有两种观点,即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自由主义是指让大家自己做决策,不加干涉。专制主义则是强制大家按照所谓的规则进行决策。

本书提到的关于如何帮助人们做决策,则是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乍听起来,这个词儿很拗口,其实是指以自由主义为前提,在不知道如何抉择时,就要有温和的专制主义帮你做决策,即建议/突出有价值的选项,让你做出选择。

通过改变做决策的环境,即优化我们的选择体系,如环境、呈现方式、反馈机制等,帮人们选择更好的。

举例:比如捐款时,设置默认捐100元,就会比设置默认捐50元,收到的捐款要多。这就是通过改变一些小细节,最终实现助推的结果。

总结一下,助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从如何改变做决策的环境(细节)入手,来改进我们做决策的质量。通过改变做决策的细节,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最终影响我们的结果。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助推该怎么用呢,书中主要总结了三种可以运用的场景,以及该如何运用。

三、常见的助推方法:

第一类场景:明明知道但懒得做或容易忘记做的选择

解决方案:想办法设置自发行为的助推。(解决思路-找到可以自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举例说明,比如ATM机忘记取卡这件事,作者就建议银行机构可修改ATM机取款流程, 比如拔卡后才能取款,这样就能防止人们取款时忘记拔卡了。(改变流程的前后顺序)

还有,电熨斗设置了自动关电源的功能,从而解决人们总忘记关电熨斗的问题。

孩子喜欢吃垃圾食品,怎么办?在学校的自助食堂里,改变食品摆放的位置,把健康的食品放在前面,垃圾食品放在后面。

如何让人节约用电?解决方案是利用人们攀比的心理,告诉人们邻居使用了更少的能源,从而让人们节约用电。

第二类场景:反馈时间很长的选择(即做出一种选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解决方案:想办法把它拆解成能够及时反馈的助推。

举例说明,比如跑步健身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周期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情,很多人往往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现在,很多软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置诸如跑100米就有反馈的方式,更容易让人坚持。

第三类场景:选择太多,或者太专业导致我们选择困难时

解决方案:选择太专业时,把复杂内容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达,助推人们做出选择。

举例说明,比如亲人生病住院时,一生给出一堆检查及解决方案,让我们做出最后的选择。而我们遇到的这些选择是我们没有经验,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那些名词、术语我们也看不懂,每个选项都有风险,根本无法做出理性选择。这种时间,建议医院在给出检查结果后,给出简单解释,和相关的案例,帮助人们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做出理性的选择。

解决方案2:选项较为复杂,且选项较多的时候,可以提 供默认选择,降低复杂度,助推人们做出选择。(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后果不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运用此选项)

比如,美国职工自动加入养老保险金计划。之前的方法是,让大家填写一堆表格进行申请,结果还是有很多人没有选择加入。后来是默认选择加入养老保险,如果不加入,需要填表申请,从而不加入养老保险的人大大减少。

那么,知道了三种场景如何运用助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选择。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学会运用助推,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

四、如何进行学以致用?

第一类场景:明明知道但懒得做或容易忘记做的选择

解决方案:想办法设置自发行为的助推。

如何运用:在家里经常遇到两个宝宝回到家忘记洗手就拿东西吃。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必须洗完手才能吃东西,把洗手作为吃东西的前提条件。

但这一运用方式还是有很强的强制性,应该考虑是否把他们喜欢吃的零食摆在洗手池边,这样提示他们只有先洗手才能吃到零食。

第二类场景:反馈时间很长的选择(即做出一种选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解决方案:想办法把它拆解成能够及时反馈的助推。

比如现在困扰我的问题是,制定关于通识学习以及关于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往往很难坚持下去。

也学习了关于目标管理的课程,但是由于没有学完,学的一知半解。

现在想到,关于实现财务自由,这一点要设置一个可以有清晰可跟进的课程学习-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按照她提到的金融知识地图,系统筹划、补充相关知识、搭建体系,并且形成金融学的思维来指导工作、生活及投资。---全年

那么,把它反馈到每周,要有一个结果反馈机制:

每周要实现的是—要在简书上发一篇文章,可以是这一周的反思及读书思考的系统整合;完成这个目标后,可以买下周想看的书。不完成不能买书。

第三类场景:选择太多,或者太专业导致我们选择困难时

选项较为复杂,且选项较多的时候,可以提 供默认选择,降低复杂度,助推人们做出选择。(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后果不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运用此选项)

比如,老公在淘宝销售产品时,因为产品太多,顾客不知道该怎么选,经常有人问该买什么样的产品,而且问来问去,折腾了半天后来也没有买。既浪费了时间,也容易因为沟通时表述的不顺畅,导致顾客因为选择困难而放弃。我想,解决方案应该是对淘宝网店销售页面进行设计编排,把产品从用户需求角度进行分类,通过购买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别,最为经济适用,最推荐的产品放在页面上,这样顾客在浏览时可以给予指导,便于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购买,提高效率。

以上的内容是通过听书和思考整理后所得,今天下午购买的纸质版书籍也到货了,我想后续还会有内容进行进一步补充完善,真心希望自己能够积极践行,将学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整合,并且思考如何践行到生活、工作中,希望你们和我一起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全文共3272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201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芝加哥大学布斯商...
    斯彥阅读 1,961评论 17 47
  • 《助推》的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这个人名你一定不陌生,因为《思考.快与慢》也是他的大作,这是一本引领我们如何做出有...
    梅子的江湖阅读 569评论 4 10
  • 一、训练“我不要”的力量 有改变,从前觉得自控力就是必须做到一些什么(比如每天运动等等),然后前几天能够做到,然后...
    YYece阅读 274评论 0 0
  • 思考了很久,今天的晨读感悟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晚上跟家里打电话,然后又被催着赶紧解决个人问题,感觉特别的烦躁。 最近...
    sharemy的简书阅读 15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