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部分断篇了,是因为,突然不知道能和你们分享哪些内容。我写了好几次,尝试用不同方面写,写着写着就卡壳了,一直写不完。这一篇终于是憋着一口气写完的。
我自身的口语水平有限,经历了应试教育中的“哑巴英语“”的过程,除了之前我说过的出现大幅度背诵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断层的。在大学里才逐渐捡起对英语输出方面的练习。
初中那一段时间的英语背诵,于我而言,有利有弊。弊端是时常不知道单词的正常发音应该是什么样的,背出来的估计错误百出,但一直没被纠正,直到大学时期。有利的一方面是语感相对会好一些。在中学的英语考试中,有些题目不知道选哪个时,凭感觉选的基本是对的,这就是长期培养出来的语感的作用之一。
之前,我对朗读这件事很不上心,觉得没什么效果。后来发现,是我自己的没有用心去投入去体会研究。相比起朗读,我更喜欢跟读。不过,朗读和跟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跟读,练习的跟读越多,越发现其中的好处和奥妙。刚开始我是跟读《赖世雄的中级美语》,跟读了20课以后,发现里面的单词句式对我而言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于是换了《赖世雄高级美语》。文章难度和长度都有所增加。一篇4分钟左右的文章,每天至少半小时。跟读了10多天才完成全文的跟读。我是这么做的:
用“朗易思听”这个app ,这个app里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资源,演讲美剧新闻纪录片等,通通都有,资源相当丰富。
每天抽出一个固定时间段,30分钟或者其他的,专注跟读。
打开文章,选择单句循环。一句一句跟读。
每一句话,先听原音一到两遍(看自己的吸收能力,一开始不妨多听几次)注意各种连读,断句,句子中单词重音,语音语调等
然后比原音慢两到三个单词,进行跟读。
自我感觉跟读不到位的地方,多注意这个地方的原音朗读方式,多跟读几次,直到感觉到位了。
跟读很到位时,基本上能做到和原音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在跟读的过程里,比起数量,更应该注重质量。一句跟读到位了,再进行下一句。
第二天跟读新内容前需要复习前一天跟读过的内容,经过昨天的消化和吸收后,时常会有新感悟。
第三天跟读时,需要复习前两天的跟读内容。接下来的跟读节奏照此类推,全文都进行这样的跟读。
全文能够这样跟读后。进行朗读。如果你有做过录音对比,会发现,经过一系列的跟读后的,整个语音语调都会比没跟读之前顺耳多了。
“朗易思听”app,还有变速和录音功能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使用。其他的软件和app有这样的功能也有这样的功能,自行选择,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啦。
很经典的《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这本书,会教你什么位置该重音,怎么连读,语音语调等开口说漂亮美语的方式。推荐阅读。每次跟读中,在原音的重音,断句时,和AAT这本书所教授的各项知识就不自觉的对应起来,打通了当初理解不通的知识点。这本书学完后,不是就结束了,需要多次复习,实际运用。如果音标的学习还没到位,先把音标认真学一遍吧。我的英语文集里之前有一篇文章是关于音标学习的,有需要的查找一下吧。我的微信公众号今天的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有《AAT》这本书的链接,有需要的可以去查找。密码是:8jmz
大学之前我是不自知自己的发音有问题,开口读英语没有很大压力。上大学之后,由于地方差异,带方言味不标准的普通话,时不时被模仿和调侃;到开口说英语这一过程,加剧了严重性,只要开口说英语,就会被纠正,就调侃。
长久如此,说实话,我的心理是有些阴影的。我开始羞于说英语,特别是对着别人说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紧张。嗯,这也是我需要继续克服的心理阻碍,还需要我多练习多用心。
每次听到外刊组组长晴儿的英语发音和狮子的发音,都非常陶醉,真的很好听。希望自己的英语发音有一天可以和他们比肩。晴儿也经常说,要多跟读,跟读多了,就有感觉了。这是过来人的经验,在自己的经历不够,还没到这种位置的时候,先听话照做,日积月累,等待成果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