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严重,我和果子姐被困在了乡下姥姥家。
从北京50平的小蜗居,来到沟里300平的“乡村大别野”,果子姐开始释放野性。
13个小时无间断的奔跑、呐喊与搞怪,经常让我内心狂躁,血压飙升。
倔强得我,怎么能败给这个不到三岁的小丫头呢?于是,我开始主动出击,带着果子姐一起疯。这里,分享两个带孩子玩过的创意游戏。
游戏一:做沙包
沙包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看似简单,玩法却多种多样。
01 预热和模拟
1) 在网上找到一张沙包的图片。先请果子姐观察:这个沙包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 引导果子姐,利用自己的磁力吸玩具,模拟拼出来一个沙包。并请果子姐数一数:组成这个沙包,需要几片磁力吸?
02沙包缝制与填充
1)我们从旧衣服中,剪下了六个正方形,并请姥姥利用缝纫机,把沙包缝起起来。
2)我拿出花生、玉米、小米、黄豆等不同的作物,由果子姐进行选择;并由她亲手装进了沙包。过程并不顺利,但是果子姐依然保持了极大的韧性与专注。
3)最后,经过姥姥简单的手工缝制,沙包就做好啦!小小沙包,瞬间成了果子姐的新宠儿。
03
脑洞大开
疯玩之后,我又拿出了磁力吸,引导果子姐想一想,沙包其实可以有多种形状,不局限于刚刚做出来的那一种。最后,我们又模拟出了四个不同形状的沙包。
Tips:这个游戏把二维的布块变成三维的沙包,培养孩子的立体空间处理能力;同时,也让孩子认识了不同的形状与组合。
这个游戏灵感来自于果子姐和小伙伴的一场比赛:
省吃俭用的姥姥,囤了一些矿泉水瓶;果子姐和小伙伴就打起主意,偷偷地把矿泉水盖取下来,利用家门口的坡道,开始了一场“滚瓶盖”比赛。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小游戏。
01 预热和引导
1)我拿出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物品,放在斜坡上,请果子姐试一试,能否像瓶盖一样滚下去。
2)引导果子姐,圆形的东西,是否更方便滚动;再告诉果子姐,什么是重力。
3)带着果子姐,观察家里的拖拉机、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的轮胎,分别有几个轮子;为什么轮胎大小和厚度不一样?
02 做赛车喽
1) 准备原材料:四个大小一致的瓶盖;胶水;钢针;打火机;竹签;木质夹子;马克笔。
2) 制作过程很简单,看下方视频:
https://v.qq.com/x/page/g071459g99u.html
03 赛一赛
我们完成了两个汽车,果子姐给自己的小哥哥送了一辆;我们在村里寻找了不同坡度、不同地面材质的坡,请两个小朋友观察汽车滑下去的速度有什么区别。孩子们对摩擦力、惯性这些概念有了基本了解。
Tips:这个游戏适合做物理启蒙,让孩子对重力、摩擦力、惯性这些概念有基本了解。
游戏设计心得
1. 家长做好引导:家长需要用心设置好提问要点,并且查询一些背景知识,做好被孩子挑战的准备。
2. 与孩子一起设计:孩子其实非常期待可以参与到一些大人的活动中。制作玩具的过程,可以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告诉她责任与边界;从生活点滴开始,让孩子学会协作。
3. 打开思维,鼓励创意:请多为孩子天马行空的创意竖起拇指;疫情严重,就多利用些家里的二手物品来制作玩具吧,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物尽其用。
4. 鼓励观察:简单、开放性、重复性的玩耍,才是孩子成长的节奏。不要觉得慢,蹲下来,与孩子一起观察,你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德国诗人席勒曾经说过:在玩耍的时候,我们最是我们人类自己。
作为一个已经不会玩的妈妈,深知只有保护孩子“玩耍”的能力,才能让孩子学会发现快乐,创造快乐;
同时,作为一名纠结的海淀家长,深知只有家长多下功夫,将玩与学巧妙的设计起来,才能让孩子进入“心流”状态,学习也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所以,趁着疫情困在家里,花时间来打开创意、花时间来感受欣喜,与孩子一起感受慢时间带来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