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就陪朋友种草,想了解70年代的种族歧视,想知道黑人、白人的同种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这部电影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去了解。
带着朋友这样的高分推荐,走进了影院。美国西部牛仔乐,蓝调穿插整部电影。讲述了黑人钢琴家唐和司机托尼一起驾车巡演期间发生的笑泪故事。我个人认为该片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运用很多小细节去为观众展现出所谓的平淡中的细腻。这种细致入微的具像化表达很是贴合观众的细腻的感官。影响最深刻的是,影片刚开始,黑人走进白人的家里修煤气,女主人倒了杯水给2黑人喝,被男主人看到后,直接默默把黑人用过的杯子扔了。这就是男主第一次黑白种族歧视的黑白升级。
影片名字为何命名为《绿皮书》,其实就是在当时的年代,很多地方是不允许黑人踏入的,而且越往南,收到的歧视越重,几乎寸步难行,在美国南方,白种人就是高人一等,就连上厕所,都是“豪华厕所”,而即使贵为座上宾,也要走到马路对面,随便搭建的破草房的“茅坑”方便。这异样的反差,投放到屏幕,气氛烘托的格外的强烈,让你感同身受,并气氛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仅是一肤之隔。
片中的黑种人男主是一个非常绅士,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以为音乐家,淡定,从容,自尊心极强,他本可以在白宫为总统开其音乐会,却偏偏去往美国南方,受人歧视,受人怠慢,受那些所谓的白种人的不公平待遇,内心强大到去改变世俗对黑人的尊重,去改变人们根深蒂固迂腐的观念,这是何其的让人崇拜。毕竟改变大家的看法,这需要何其大的勇气。最终,他做到了!
影片中有好几处台词让你回味好久,值得你花毕生的经历的学习,去感悟。
1、暴力无法永远取胜,保持尊严,才是赢得真正的胜利。
是呀,这不就是我的三观吗?记得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任何事情,不要去想人家能给你什么,而要去更多的去发觉,能为自己做什么。。暴力、烦躁、推卸责任,永远是下等做法。
2、---你为什总是挑我的刺?
--因为你可以做的更好。
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生活写照吗?父母,老师,工作以后的老板,一一对照,堪称真理!
3、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你做什么,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
4、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这些都是发人深省的句子,可以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想想我们的友谊破例,情侣之间的争执,夫妻之间的隔阂,一切误解,不都是我们怕解释,懒得解释,最终形同陌路?
总的来说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中美的普通观众都表现出非常喜欢,这在意料之中也无可非议。
对于这部佳片,除了反种族歧视的厚重话题外,有些精心设置的小细节也很值得玩味,看似不卫生的炸鸡却特别美味,总给人找麻烦的警察也有天使的一面,表面粗放不羁的伙伴却有担当有责任感,只会写流水账的大老粗经过熏陶也能风花雪月。所以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职业取人,不要以地域取人,别动不动给人贴上撕不掉的标签,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证明,才能真正感知他的温度,评判他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