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了一节晚自习,心情特别沉重。想找个人一起聊聊,办公室除了班主任就剩我了。想想算了,逼迫自己尝试看书,但心中还是愤愤难平。
下午整整两节课担心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语文,就给他们从内到外剖析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又怕他们没方向,于是通过算账法清晰明了地帮他们了接下来该认真盯紧咬死的板块;还怕他们有方向,只是苦于缺方法,于是就又把我自己觉得很有效的一些行为管理的策略分享给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口若悬河,事理并进,极尽自己所能浇灌,只望对刚刚经历高考惨痛失败他们能多少有点启发。可是,有什么用呢?
我内心激动澎湃感觉自己的余温还未退却,三个小时后的晚自习学生的表现就像这立秋后下个没完的雨,浇湿了我的心。我不得已,从自己所期待所幻想的教育圣殿里走出来,放平心态正视坐在讲台下,即使经过暴风雨的洗礼也依旧一无所知的他们。他们有错吗?他们没错!我有错吗?我也没错!突然想起之前培训学习时听到的一篇高分作文《教育之觞,谁之过》。所以是谁之过?开学以来的第一节晚自习,下午还强调,晚上就有学生在我眼皮子底下看肆无忌惮,光明正大地看化学。我布置了什么作业她不知道,我明天要讲解让她们做过的题,她又怎么能跟得上?我不禁又要担心她这样的态度,又怎能考得上大学?
学好语文就等于能考上大学,学好语文才能考上好大学。
我敢这样说,是因为我连续三年守在高考一线。14年到20年从业六年,我们这批人正真真正正的经历着高考改革的阵痛。从国家放出信号,到实验地区的各种颠覆性的改革以及期间夹杂着的各种争论,再到今年首批参加新高考的希望学子纷纷落榜和随之而来的各种非议、诟病、希望、失望,尽管这样,最后部编版教材,新高考还是来了。我深谙否定之否定的真理,所以我坚定地认为就该改,并且必须改;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但真的太难了,尤其是语文学科,众矢之的。改革,语文第一个开刀,高考,又说语文最不提分。
学生这样做,情有可原,我自己在平日的教学中听到各种对语文歧视的话还少吗?
就在刚才我蹲班陪他们一起做今年的高考题,从全国卷一到卷三,做得我倍感压力,真的太难了,语文想要像从前一样简单,是肯定不可能了。可现实是我们有多少理科班主任还在拿他儿时念书的“老眼光”看如今狂飙突进的“新高考”,还在用“旧思维”来评价新高考下的“大语文”。现实就是我们专门从事语文学科研究,深处语文教育一线的老师的话从来无人问津。夹缝中生存的我会在学生向我咨询填报志愿时无奈地来一句还是别选汉语言了;教学中受挫了,会天真地想,要是鲁迅活着就好了,或许他能为我们这些“语文匠”发发声,或许他说的话,说不定就真的管用了。
孩子们,如果再有家长或者班主任指着你的鼻子,骂你说:“一个语文,学了这么多年了,才考了这么点!我当年闭着眼都能及格!”那么,请你不要生气,不要争辩,更不要觉得委屈,你就只需要给他一份你平时做的语文卷子,坐在他跟前,微笑着静静地看着他。相信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用虚假的权威粉饰出来的“面具”,一旦被掀起,哪怕只是一角,都能让你笑到捧腹。
对于语文学科的强势霸凌,主观上的偏见冷漠,毫不负责任的言论误导,一直以来不知道从思想上戕害了多少学生,又将还会有多少个正奋力奔跑在求知路上的他们被草菅人命?又该有谁来对他们的无辜买单?
什么时候,来自底层的声音能够真正地被听到,来自底层的命运才能真正地被改写。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离真正的文明更进一步!
附今下午听秦老师讲课的图片一张,文章那么难分析,他居然能慢条斯理地讲字词,真的是学习到了。“世界纷纷扰扰,我自岿然不动”,独守那份清高,坚守那份自信,是修为,也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