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双十一剁手节还有不到四个小时了,你的购物车满了吗?还是预售时就已经买的盆满钵满了?你买的那些东西,你真的需要吗?
双十一是生造出来的一个购物狂欢节,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激发了强烈的购买欲。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少有在双十一什么都不买的,大家常有的论调是“都在搞活动,比平时便宜多了,不买就吃亏了,买的越多越划算呢”。
前些年的双十一,我也喜欢囤货。早早在网上看预热活动,积极放进购物车,熬夜到凌晨,去抢秒杀的东西,又刺激又兴奋。然后开始不停地收快递,收到手软。有时我去拿快递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到了,的确买完就忘记了。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堆满了各种便宜货,大包小包的,除了刚开始买的时候觉得占了便宜之外,其他的,尽是烦恼。
有一年我买了大量的卫生纸,没有地方存放,一大箱子放在客厅,啥时候看起来都觉得碍眼。真不明白自己当时为啥会那么不理智,为了几元钱的优惠,就囤了这么一大箱。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男主角意外得到一大笔遗产,可是获得遗产继承权的前提是需要他在一个月内花掉十个亿。当花钱成了一项任务,也给男主人公带来了无数的烦恼。可见,当人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购物、消费什么的,也只是满足一时的欲望而已,最终还是空虚,还是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王尔德说:“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种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若能不受别人影响,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而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衣食住行本来就是5个需求层次中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求。在正常范围内,购物、消费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有些人,会患上“强迫性购物(Compulsive Buying)”症。
强迫性购物者会混淆需求(needs)和欲望(wants)的区别,他们会错误地认为,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都是自己“需要”的。当你对购物的狂热到达一定程度,狂热便只聚焦于“购买”这一行为本身,而与真正所购买的物品无关。
根据Kellett和Bolton在2009年的定义,强迫性购物是“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为什么买买买的女性居多?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女性血清素受体较男性更多,制造的血清素总量又不足,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相对较少,因此,她们需要借助购买商品这一外部刺激来感到快乐。这也是为什么,除了购物的欲望外,女性对于美食特别是甜食的欲望更高,抑郁症也更为高发。
在没有到达强迫性的程度时,购物的确是适应性行为的一种,能够起到提升情绪的作用,甚至会有人开玩笑地提出使用“购物治疗法”来处理情绪问题。
那么,当你发现自己有过度消费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问题。其次,试着从更深处寻找原因:是什么使你止不住地花钱?在购买的背后,你真正想要逃避或不愿面对的情绪是什么?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不会因为买买买而消失,购物带来的欣快感只是一时的。
最后,学会喊停,静下来,看清楚,再选择买还是不买,把选择的权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用,也希望不要有商家来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