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 彼应如何依师之理
自己具足弟子的五种德相后,如何依止上师呢?
首先要观察善知识是否具备十种德相,如果遇到具相的上师,要诚心依止,听闻正法,获取法益。
亲近善知识有两种法师:依止少数善知识和依止很多善知识(碰到善知识讲法就去听闻)。对于没有修心的人来说,依止少数善知识即可。因为没有修心的人容易看到上师过失而产生怀疑诽谤等。
戊一 意乐亲近轨理
怎么依止引导我们心要的善知识呢?分意乐心和加行两种,其中意乐心有分为三:总示亲近意乐,特申修信以为根本,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己一 总示亲近意乐
《华严经》中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能够包括一切亲近意乐的重点。宗大师把它分为四大类:
(一)弃自自在舍于尊重——孝子心
在具德上师前,要舍弃唯我独尊的自大、我执,把自己的指挥权交给善知识,听从善知识教诲,观察善知识的颜色而行事,像孝顺的孩子一样。
(二)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金刚心
谁也不能离间亲近善知识的心,这个心像金刚一样,无法摧毁。依止善知识后,谁也无法破坏自己对善知识的意乐心。
(三)荷负尊重一切事担——大地心
上师交代的一切弘法利生的事情要负担起来,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不要把这种责任当成负担,而应该把它们看成一种庄严。
(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
承担弘法利生的责任后该怎么做呢?分为六条:
如轮围山心者,任何苦恼,悉不能动。不要因为生活条件艰苦等动摇决心,要克服享乐之心,不怕吃苦,坚持到底。
如世间仆使心者,虽受行一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如果所承担之事是些下贱的脏活累活,要做到心里没有怀疑和羞耻,正规地心无旁骛地完成任务。
如除秽人心者,尽断一切慢及过慢,较于尊重应自低劣。要像世间做清扫的工人一样,没有慢心,在上师前要谦卑,心态要放低。
如乘心者,谓于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行者,亦勇受持。上师交代的很难办的事情,要勇于承担。
如犬心者,谓于尊重毁骂,于师无忿。上师斥责自己,要思过向善,不要心生愤恨。
如船心者,谓于尊重事任载几许,若往若来,悉无厌患。承事上师,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没有厌倦的心。
己二 特申修信以为根本
为什么信为根本?《宝具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净,能令离慢是敬本,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信为道源功德母”,一切功德从信而生,由信而增长。暴流就是极大的烦恼,分为“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信心能够消除疑惑,进而灭除烦恼。信心能够象征佛的法报化三身所住的妙乐城。信心是善法之一,能够清净心,它跟世间的信任是不同的,是没有烦恼的。信心能使人远离骄慢。信心是最殊胜的财富,是摄善之本。《十地》云: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什么方法能把我们引导到佛的果位?信心是最好的车乘。所有有智慧的人都会培养信心。没有信心的人无法积累善法,无法取得进步。
信有三种:清净信(信三宝)、胜解信(信业果)、希求信(信四谛)。信业果,是认识的信。信四谛,是意乐信或真实信,要断苦集,证灭,修道。信三宝,是清净信。这里讲“观师为真佛的澄净信”。
很多修行人没有成就,因为对上师信心不够。弟子对上师应该怎样信呢?弟子要把上师当做佛陀看待。要反复思维上师的功德,不去观察上师的过失。观察上师的过失就会丧失信心,产生怀疑,障碍修行,无法获得真实的利益。而观察功德可以增长信心,有利于修行。如果起了观过的念头,要思维其害处,忏悔防护。同时多思维上师在某些方面,如多闻、持戒等,的功德,压制观过的障碍。在选择上师前,一定要考察清楚,选择自己有信心的具德上师。依止上师后, 不要再怀疑犹豫。
根本修信
温萨巴大师说:开悟之大小,赖修大小信力。要想成就最胜悉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有视师为真佛的信心,无误的教授。第一个条件更为重要。
(一)应观师为佛之原因
观师为真佛对修行人利益很大,能使我们不费力的成就今生后世的一切愿望等。观师为真佛得到的加持力如同佛菩萨的加持力。如果上师是真佛,而自己确没有信心,很容易诽谤受苦。
(二)能观之原因
消除对上师的不信和怀疑。观功德,把观过失转换为产生信心的助缘。
不同的业果和境界看到的形象不同。假设上师为真佛,初业行人阶段,看到的上师都现凡夫相;法流三摩地时,上师现殊胜化身相;初地时,上师现受用身等相;成佛后所有情器世间都现为“无量净土”。
(三)如何观法
1)上师是佛乃金刚持所许
显密很多经中都有提到:浊世之时,佛将现阿阇黎相。我们的上师中肯定有佛的化身。把每个上师都看做佛的化身,多思维其功德,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利益。
2)上师是一切佛事业之作者
佛通过教法救度众生,上师是教法的教授者。佛不需要依靠凡夫成就事业,因此上师就是佛,而不能把上师看做佛的使者、执行者。
3)即于现在诸佛菩萨仍在利益有情
佛菩萨发愿要渡众生,我们就是他们救度的对象。佛是通过开始法性令众生解脱的,对于人类来说,只有示现比丘、上师相,才能得到佛法利益。因此佛菩萨一定在以上师的形象教化我们。示现动物相或佛菩萨相,我们要么没有因缘看不到,要么没有信心看不起,只有示现上师相,最适合教化人类。
4)自所见相无法决定
由于业力不同,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信心从观想上师的功德而来,而不是从世间的喜好相应来。当我们生起观过失的心时,要推测自省,把它转为修信心的的助力。
己二 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如何念恩?
《十法经》云:於长夜中,驰骋生死寻觅我者;於长夜中为愚痴覆而重睡眠,醒觉我者;沈溺有海,拔济我者;我入恶道示善道者;系缚有狱解释我者;我於长夜,病所逼恼为作医王;我被贪等猛火烧燃,为作云雨而为息灭,应如是想。
《华严经》说:善财童子如是随念痛哭流涕:诸善知识,是于一切恶趣之中救护于我,令善通达法平等性,开示安稳、不安稳道,以普贤行而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护送往赴一切智处,正令趣入法界大海,开示三世所知法海,显示圣众妙曼陀罗。善知识者,长我一切白净善法。(善知识先把我从恶道救出,再引导我修习善法,证悟菩提。)
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说:“我这个善知识只说正确的、真实的道理(说正法:如理的正法,是绝对不颠倒,而且与颠倒法相违。比如在世间当中,世间东西与佛法就不同,因为世间好多东西都是颠倒的,随顺世间,就是违背佛法,就是不如理的。随顺出世间,就是违背世间道理,是出生死的,断颠倒。)普遍示现一切法的功德(去除无明、我见),遍示菩萨威仪道(行愿、威仪道,菩萨行道),专心思惟而到达这里。善知识就像母亲生育孩子一样能令我生起菩萨行的心。善知识犹如善友,去除我身边不利的东西;犹如医生救治我,使我远离烦恼。善知识是救护世间的勇士。
帕绷喀大师观恩的方法:
念恩生敬
一、师恩胜佛
1、师恩总胜一切佛
上师教化我们如同给即将饿死的人一碗救命饭,而佛教化众生犹如给饱食者更好的食物。只有修行的境界到一定高度才能接受佛的教化。我们凡夫只有接受上师教化的机缘。上师的教导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救命药,因此,师恩总胜一切佛。
2、师恩别胜释迦摩尼佛
释迦牟尼佛出世教化众生,但我们没有机缘接受教化。几千年来很多菩萨尊者教化人类,但我们没碰到。我们的机缘就是自己的上师,是他引导我们修行,救度我们远离恶道。
二、说法恩
前人为了求法甘愿舍弃生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们现在不用受苦就能从上师处闻法修行,应当珍惜感恩。我们造了极大的恶业即将入恶道,上师教我们忏悔净业,恩德极大。说法的恩德即使用字数劫的时间来报答都无法报完。
三、加持心相续恩
我们心中产生的一切证德,都是通过祈祷上师等加持我们心相续后所得的结果。上师加持弟子心相续的方式很多。
四、以财物摄受为眷属恩
上师会以财物摄受凡夫,再以法建立之。
戊二 加行亲近轨理
《事师五十颂》云:亲近善知识的总原则是,做上师欢喜的事,不做上师不欢喜的事。所做喜者,谓有三: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依教奉行是最重要的。
供献财物:要把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东西供养出来,而不应该拿自己不需要的不好的东西供养。财供养是弟子积集资粮的好方法,而上师则不能以此为目的,把财供养当做回报。
身语承事:洗浴按摩照料,如实赞叹上师功德。
如教修行:最重要的。《毗奈耶经》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上师要求做非法的事情,我们可以有礼貌的拒绝。但是不能应为上师这样要求过我们就轻蔑毁谤上师。如果还没有依止他,就不要选他做师父了。
承事亲近上师不是为了财物衣食,而是为了求法。我们内心不应产生上师偏心、待人不公等想法。亲近善知识求法要长时间亲近修行,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