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搬家,遗失了几本,上面图片中的那一摞书高度还可以增加五六公分!
我是上初中那会儿开始写日记的,那年初一,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
久而久之,日记就好像吃饭时的盐一样,让生活有味,习惯了,熟悉了,好像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时也竟然无法觉察到他的存在。
简书的活动,倒让我想起了写日记这件事情!
我翻开那些年的日记,发现我珍藏着一个自己的世界。
现在的我看当初的自己,有时会惊讶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所做的事情,无论喜怒哀乐,欢笑还是泪水……如果没有日记,我或许都记不起!
1
这是我最早使用的日记本,记得在学校外的一个文具店里,当时有卖的,价格大概2元一本,这样的本子当时觉得小巧,不会占据我的书包太多的容量。
当时的日记,写的很短,一篇也就200~300字,如今翻开,写的更多是一些我现在看不太明白的想法。
2
那时的我大概十三四岁,对生活对未来有着无限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尤其对一些积极的上进的名言警句很有感触。
比如这一句:坚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是谁说的,我现在记不清楚了,当时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就信奉好成绩来自于:努力和勤奋!
因为努力和勤奋的学生是最受家长喜欢和老师欢迎的!
可以说,我的中学6年,全都围绕在“学习成绩”这四个字上,日记上的内容大多是:开学、考试、作业、课堂、成绩、习惯……有不如意的地方,还会自责几句!
3
毫无疑问,中学时代的我是非常励志的,还经常自我鼓励,自己给自己打鸡血。
“挥洒今天的汗水,成就明天的希望!”这一句话应该是在中学校园的黑板报上看到的!
另外,当时的我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写日记的魅力,有“陶冶情操、感悟生活、留下有价值的回忆”的看法和见解!
毫无疑问,当年的我是好学生,起得比较早,而且还规划了第二天的一些任务。
你看到的英文内容,是我在日记本上默写英语课本的文章,这一招很管用,我记得我中考英语成绩120分的满分,考了116分。
从字迹来看,书写已经开始稳定了,至少不字形不歪……
4
这一篇日记中的四位女生现在基本上没有联系了,连微信都没有……
他们无一例外有两大特征:第一是长得漂亮;第二是学习好!
我当时也懵懵懂懂的感觉,分不清是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承认的是,我有一部分注意力是放在她们身上的!
现在看看,对其中的几个词颇有感触:清纯、无暇的善良、白莲花般的漂亮、东方女孩……如此意象之美,而今寻不到一丝丝踪影!
5
初三,面临中考!
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于是我经常或者说几乎每天都在日记里给自己打气。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循环:定很高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责备自己——又鼓励自己——再定一个目标。
现在看来,当时的目标不叫目标,就是强迫自己做更多的学习任务,看书做题云云……
有很多现在的我完全接受不了的措辞,其中是满满的情绪和想法的偏激,甚至有点极端……
“随时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也大概就是坚持、努力和勤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这样的坚持、努力和勤奋确实让我感动了身边的人和自己,因为我也确实多次跻身年纪前五名,后来我才发现,我当时那种学习方式是不具备持续性的,因为是低效的。
当时很多同学比的无非是两种:一是比成绩,看谁的分数更高;二是比勤奋,看谁更努力!(我两种都要比,却不知为何而比!)
6
必须相信,努力是有回报的,中考虽然没有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考上的高中也是次好的。
那一年的我16岁,此后三年,也是我自以为创作才华最高的时段。
像诗,像顺口溜……
我写了整整一大本,少受也有上百篇!
再多的诗意和豪情,不变的是学生时代的主题:考试!
7
直到上高二的时候,我在日记本上的叙事风格才有所转变,由引用名言警句、抒发评论和想法,壮怀激烈,纵情诗歌,开始变得理性和务实,正儿八经去详细记录一件事。
随后,也才真正有了写日记的感觉!
8
大学期间,遇到了她……(图片最上面的是现代诗,我有三四个月,每天写一首现代诗,据说诗歌之路直通爱情!)
一段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甜蜜的经历,虽然没有修成正果……但不后悔……
也是这一段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从一个男孩逐渐成为一个男人!
9
翻开日记,往就像放电影一样回味自己的过去。
不知不觉间就抱着日记本睡了过去,然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过去!
如果没有日记,有一些经历的世界或许就不存在了,因为大脑记不住所有的过去,哪怕一些惊心和激动的时刻,也会随流年消逝……
至今日,我依旧在写日记。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老了,我翻开日记本,发现自己珍藏着一个不曾遗失的世界——这个世界仅仅属于我,让我看见自己!
更多日记故事,进入《那些年,我们一起写过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