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益都雨点
01·小引
2017年7月1日,我们由17人组成的旅行团分乘4辆车,在团长二哥的带领下启程了。二哥的团长职务是在启程前两天的准备会上民主推举的,准备会还推举二姐为政委、建能老庚为参谋长,明确君祥为信联安全部长、易姐为后勤保障部长。与此同时,还规划了行径路线,约定了相关事项。这次旅程跨越甘、宁、冀、陕、晋、豫、鄂7省,历时15天,近5 0 0 0公里。
这是一年盛夏烈日炎炎中的自驾之游,也是在“挺进西北·逐鹿中原” 的名义下,进行的一次特别的中华文化探源之旅。怀揣着为记录缤纷有趣的镜头和写下灵魂烛照的使命,我坐上了前行的越野车。
02·兰州无“拉面”
打开导航,目标甘肃天水。四辆车驰程600余公里,下午三点过到达天水。入住、逛街、晚餐。赖老庚带了他和秦姐经常两个人出去旅游喝的“国粹脸谱”酒,每瓶一两,每人一瓶,正好。金刚们晚餐后当然还少不了麻将,而仙女们则在街中摆起“老鹰捉小鸡”造型拍照。第二天上午启程中午到达兰州。早就听说兰州很小,到了一看,兰州不仅小,而且交通不便,停车极其困难。小陈当年当兵的一个战友现是一名当地的铁路警察,事先为我们在一家宾馆找了车位,但车子开到门口已经没有了我们停车的位置,只好改停小陈战友重新联系的兰州市建筑设计院。初到兰州的我,难以适应依山而建的城市交通,驾着周哥的途观,居然连转了三圈才找到设计院,全凭吴林老庚冒着酷暑不厌其烦的联络与等待,我们这辆车才进停于院内。头顶烈日,我们游览了由德国人建于一九〇七年被称作“天下黄河第一桥” 的中山铁桥,然后直奔兰州拉面馆。
有位学医的朋友曾经对我说,成都平原空气湿度大,应该每周吃一到两顿面条,以求胃部的酸碱平衡。我虽没有严格照办,但还是基本尊从,因而对面食比较关注,知道兰州拉面与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杭州片而面、吉林延边冷面同属“中国十大面食” ,而兰州拉面素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因比,来前就有到兰州品赏地道兰州拉面的打算。然而,来到黄河边上的面馆,只见招牌写的是“云峰牛肉面馆”,这多少让我疑惑:我们是来吃“兰州拉面”的,好客的主人怎么没有带我们去“兰州拉面”馆呢?一问才知,在兰州,“兰州拉面”的牌子是没有的,既没有“兰州”也没有“拉面”,面馆大多叫“牛肉面馆”,兰州人叫“牛肉面”或者“牛大碗”,正宗的面铺一般都有炒面、烩面、凉面、卤面,少数还兼营牛肉泡馍,在甘肃境内除兰州以外的其它地方基本上都叫“牛肉面馆”,但出了甘肃,就全叫“兰州拉面”了。还有一种说法,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大部分和兰州没有任何关系,基本上是青海人打着兰州人的幌子开的。
进入云峰牛肉面馆,宽大敞亮的面馆内人群众多,有一种沸反盈天的热闹。先来的团员刚吃完,露岀了对牛肉面满意的神态。我们几个后到的人刚坐下来,不知是谁端来了一盘卤牛肉。已饥饿难耐的我,夹着一片牛肉就往嘴里送,顿感香嫩化渣,味道鲜美。过了一会儿,服务员端来拉面。只见碗内一清(汤清) 、 二白(萝卜白) 、 三红(辣椒油红) 、四绿(香菜禄) 、 五黄(面条黄亮) 。面条入口,不仅味美,而且很有嚼劲。这是因为拉面从选料、和面、饧面、溜条、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的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的原故。与我们在本地吃到的兰州拉面比较,地道的兰州牛肉面的确不一样。
(原载《中国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