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我看到介绍,觉得有启发的育儿书,我都会买来从头看到尾。这么一本本看下来,现在有种非常深刻的印象。
国外的书,提出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一看就觉得几乎是给自己量身打造。观念理念都很新,数据支撑充足,案例也很多,各种学术研究的结论适用的也很好。
看这些书的时候,会吸引自己不停的快速看下去。看完之后觉得育儿信念都升华了。但面临实际状况,依然有点犹疑。最困惑的就是如何判断这条理念适不适合在这用。用错了会导致。。。不用可能又导致。。。。然后由此又开始焦虑。虽然每本育儿书都说了,父母不用要求自己全都做对,放轻松最重要。但是身临其境时,仍然会不自觉的把这个想成一个问题,想要求解求标答。
而国内的育儿书,我不太倾向看纯研究的,因为这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太充分,有的逻辑性也不够。所以看的就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这些主要从自己做父母角度来写的书。
其实一开始还会觉得这种书就理论性不强,有时会担心太个例,所以一开始并不特别想看。但是看国外的久了,再看这些书又有种落地的感觉,在感情上会有触动。
有人说,不经体验的道理永远是假道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虽然是别人的体验,但可以帮自己打开一些通路。两类书间隔着看,挺好的。
再简单说说好妈妈这本书吧。很久以前看过一点,那时的印象是关于如何教育一个乖乖女。现在慢慢看下去,发现不是。
作者创造了无数机会让女儿自己去选择,尝试和犯错。也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感受,坚持说真话。也用尽心思来润物细无声。
这本书体现的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比我想的要深刻和厚重的多。暂时还没看完。我现在看书有个不适应的地方,就是飞快,当时感受也很深,之后也留有大概怎么做的印象。但让我写出来就特别空洞。
可能现在我看的功能性的书比较多,还是应该总结一下笔记,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