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简书日更挑战16天了,逐渐摸索会了其中的一些功能,包括会员的购买,在文中加好看的标题,以及对简书里资产的理解......
开始只是单纯的参加日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日更新2000字以上,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定2000这个目标,也许一千对自己来说相对容易,两2000是一般人不容易突破的一个坎儿。又或者2000是一个看似出力不讨好的数字,而且多数人不选择的,我反而会去选择。有点类似青少年的"叛逆"!
所以简述日更到现在,我逐渐的也会产生一些困惑:比如资产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每天浏览一些熟人的简述,怎么都觉得有点走过场的感觉?申请简书创作者没有被通过?......
而这一切困惑,在今天早上阅读小尘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全部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参加简书日更的初心并不是为了挣钱,所以不必为简书资产是多少而纠结,也不用为简书能否变现而斤斤计较,甚至影响写简书的心情。
其次,简书里互加关注并不只是为了增加热度,更应该从中学习。所以只是点赞,有点太敷衍,应该用心的看完文章,走心的留言。而且我也才知道精彩的评论也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
再此,我非常同意小尘老师的观点,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坚持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而且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要走心的写作。漫无目的的写是一方面,及早的开始深耕和主题写作是提升水平的又一方面。就像小尘老师在文章中所写的,“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俗话说“付出就有回报",我今天只是付出了用心的看了小尘老师的一篇置顶文章,回报的却是我回到了写简书日更的初心,也看到了提高自己水平的诀窍。接下来我就做了两件事,立马就有收获。
一、用心的写评论
我看完小尘老师的置顶文章后,就在她的文章下面留言:“在简书三四年了,挑战日更16天了,写着写着才找到感觉,也同时参加了新网师,教育行走,和同事曾讨论过为何小尘老师可以短期拥20w资产,今天明白了!付出+用心!!"
说实话,用心看完,用心留言本身也是让人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此刻这个留言反而成了我写作的素材。多么及时,多么鲜活!
对小尘老师的第一篇文章心有灵犀之后,又迫不及待的看了她的第二篇文章,是关于啃读《教育的目的》9一一“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我现在是新网师的学员,刚看过一遍《教育的目的》,提交了第一次作业对《教育的目的》前三章进行了七千字的批注,还没来得及第二遍的啃读,所以从小尘老师这里看到了我第二次啃读的模板,也品出了啃读的味道。同时我又感慨,我们竟然是尺码相同的人,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我的评论留言“如果我没猜错,你也参加新网师了,或许选的是理想课堂?每月一事?写得真好,更主要的是写“数学故事"这个主意太棒了,是充分赞美,让自己不留痕迹地"夸"自己,同时也是另一种角度"温故而知新"一一谢谢你给了我上心上心理课"温故而知新"的灵感!"
这个评论是源自小尘老师的这个主意,之前我在备心理课"温故而知新"的时候毫无灵感,上成训练记忆力的课吧,似乎有点儿不太切题;让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吧,似乎有点儿形式刻板;有时候想着上成读书交流会,总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小尘老师让学生写数学故事这个主意,在我看来是妙极了!
首先,心理课堂上写数学故事,就有点类似叙事疗法,它的功能不仅仅是强化重难点的学习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焦点短期解决治疗中有一种关于充分赞美的论述,就是我们直接夸孩子,不如让孩子自己夸孩子。
比如孩子考了90分,你要是让他夸自己“你看,我考了90分,我多棒",第一,孩子不会这样做,显得太凡尔赛;第二,这种夸奖本身也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成长性不大,又或者说没有深度!让孩子自己夸自己太矫情!
但是充分赞美,也就是深度的夸奖,却是意义非凡,孩子也乐于做。所以你可以说“孩子,你这次考90分,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吗?",当你带着一种好奇和赞赏的眼光问这句话的时候,孩子的小宇宙瞬间被点燃,他会真正用心地去回忆,在考这个90分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优势,如何利用了身边的哪些资源,如何抗拒的什么样的干扰因素,甚至于占了什么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才得到了90分!
这就相当于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我想到了一个词,就是“前人之事,后事之师"。他是自己给自己下的评论,自己给自己的赞赏,更加让自己信服,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资源,而这就是他的内驱力的来源。
你说他的学习动力会不得到增强吗?你说他还会不和你沟通吗?而且他在夸自己的同时,也是一种“温故",而这时的"温故"就不是简单的过程的回顾,而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相当于跳出圈外,用第三只眼看自己,这应该属于元认知中的调控策略。
所以,无论是写作数学故事还是充分赞美自己,都是我在用心的看过文章,写过评论之后才触发的灵感。
二、写文章存草稿箱
小尘老师提到一个好方法,就是在有灵感的时候存一些文章到草稿箱里,让日更变得不那么紧张。这点我有体会,有时,晚上八九点才有时间坐下来看书日更打卡,这时候觉得思路也不活,时间也紧,而且总是在瞌睡和清醒之间煎熬。
老话说的好,“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所有的事情不要堆到快截止的时候才做,因为有压力,会产生情绪,质量也会受影响。反而在时间很宽松的早晨完成这件事情,不仅质量好,而且心情好!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我看到小尘老师的日更里通常是两篇文章,一篇是教育行走的打卡记录,另一篇是原创文章。在打卡记录里,我竟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小尘老师又是我教育行走书写圈的群友!
其实我之前也会偶尔写晨间日记,发现晨间日记也算日更成功!所以有的时候想即便真没什么可写时,写个晨间日记也能够确保不断更!!
总之,我要感谢小尘老师,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