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起源
沉迷成功学的我,最近一个月总是听到曾国藩的名字,不仅现代很多人都推崇他,而且近代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把他当偶像,我真是万万没想到。 ̄□ ̄||了不得,了不得 ̄□ ̄||听了一些张宏杰老师讲曾国藩(声音有点像评书),感觉曾国藩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从最开始没有感觉这个人有多少特质(甚至高考复读七八年),但是渐渐的对他肃然起敬。
2020年5月6日的我听着这些音频,有点心潮澎湃,写了点感想,但是又担心引用的历史不太准确,于是沉吟了一下,一直没有继续发表和写下去。不过今天还是想分享些内容。不是为了有多少感想,而是就是为了写而写,为了输出而输出。
报名读书训练营以及时间管理课程,我最后的目的是一个,改变自己的生活。在改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点,人们往往想改变,但迟迟没有改,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生活是认可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有问题(虽然我也不敢说自己现在有多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吧)。细想想来,我们往往不肯改变,或者空喊要改变却没有做什么,就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活是默许的状态。
好不容易,自己有所改变,每天打卡的生活之后要何去何从?渐渐有些反弹,停在改变的当口,我不禁问自己,要改变,还是要放弃?我能告诉自己的唯一答案是,要change。于是我打算输出要自己的这篇文章,继续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学到的一些方法,继续尝试。(看似是闲言,但是这些话,对我很重要)
回到正题
从未想象过历史上会有一介文官成为可以创练一支武装力量。这个完全颠覆我的想象,印象中是有一些是文武结合,例如张居正与戚继光搭档。面对湖南官场对其的不看好,甚至讨厌与刁难,一个人还要坚持做着大家都不看好的事情,何其不易。不仅是大胜,更让人敬佩的是一颗廉政的心。军事活动会有很多空子可以捞军饷,但是他对此虽然有支配权,但从来没有做过钻空子的事情。试想一个人,官越做越大,钱越来越少,赤字越来越多,但是还能不贪污,我觉得这才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很多人会立下“做圣人”的志向,但是在贫瘠恶劣情况下仍然坚守自己要做圣人,保持要为国家百姓做实事的信仰,我会竖起大拇指。这让我想到如果万历皇帝遇见的是曾国藩,而不是张居正,可能还会有相信世界有爱,相信圣贤。
曾国藩练湘军的时候,受到了以湖南系武官背后撑腰的小兵当众羞辱,被拿家伙喊打喊杀的。然后他一个高阶官员,后来想了几天,于是决定另辟偏远地方去练湘军。
几经辛苦,首战太平军,极其狼狈,投河自尽未遂,可就在他写遗书的时候,另一支湘军的胜利消息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他回忆说,也是我学到的一句话,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以及“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这让我想起来前一阵听叶老师将精力管理时提到的对于不顺你意的事情你要先投降,这一点有点相通。当时没听太懂,结合曾国藩的故事,有了一点点串联,不过还是也似懂非懂(尴尬),佛了佛了。挫而后愤。
我发现人天生惧怕失败,至少是我,比如滑冰,以摔倒为苦的人是最多的,很少有人会一想到摔倒就开心。虽然摔得多学的快,这是不是很神奇?后面打算读读马斯克的传记。可是逃避摔倒好像没有用,该发生还是会发生。如果一个人一直容忍接受失败,不知道人生会怎样。
还有另外就是,如果几个人,有人说不配合,那么可能一件事情兴冲冲而起,但是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当时,是在腐朽的清王朝,我觉得应该是没有人会支持练湘军这件事情,但一个汉人最后做成了武装力量。
此外,奇特的一生,一本我觉得比较枯燥的俄国书籍,我竟然还没有读完。作者说的很对,柳比歇夫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前提之下,即在人生有一个宏大的目标。找到这么个目标,有点难。
电视剧里,郭靖手刃了杀父仇人段天德,杨康也知道了原来完颜洪烈是真正导致牛家村事件产生的原因,他心里怎么想得我揣测不出,但是我记得他对郭靖说,有时候我真羡慕你,一心一意就只按父辈的想法来做事。突然想到了这个片段,是因为最后有一个人和我说“我真羡慕你”。钝感力这个事情,说不粗好坏,上天眷顾的话,就是好事,大智若愚,就是黄药师说的“上天垂怜眷顾之人”,不眷顾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前几期听到了一个片段,一个作家,可以经常面朝洱海写作,可以在后海写作,我心向往之,想找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然后特意还买了几节编剧课来听,生出几丝幻想。貌似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尴尬。